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干预研究
2017-06-28车清清姚子琰王明陆娟梁丹
车清清?姚子琰?王明?陆娟?梁丹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先前研究中人际关系问卷得分较低的被试进行团体干预,探讨团体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通过对30名大一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访谈与团体干预,发现团体干预对改善大学生被试的人际关系作用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凝聚力;人际关系;团体干预
1引言
在笔者先前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在班级凝聚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归属感充当着中介变量的作用。此次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大学生的团体干预方案。该方案分为准备和正式干预两个阶段。准备阶段是面谈后给实验组发放相关的学习材料,并在两天后对其进行单独约见,目的是对其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正式干预阶段详见下文。研究旨在对人际关系问卷得分较低的被试进行团体干预,探讨团体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2方法
2.1研究步骤
2.1.1开放式访谈。研究团队对30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和梳理。
2.1.2问卷选取。《班级凝聚力问卷》选自谢海红(2014)修改并编制的问卷、《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选自金庆英(2012)编制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选自申武丹(2007)编制的问卷。
2.2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的被试为30名大一学生。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15人。
2.3团体干预
阶段一:初相识
目标:1.破冰,主动认识和建立人际关系
活动内容:1.对对碰、坐地起身、小组作画2.制定小组协议3.分享总结4.家庭作业:学习合理情绪疗法
阶段二:我的人际困扰
目标:1.让团体成员了解“人际困扰”是大家共有的,增加归属感和凝聚力2.了解不合理认知的影响3.日常生活中能应用
活动内容:1.滚雪球、环环相扣2.秘密大会串:匿名写出人际困扰,共同探讨其中存在的不合理认知3.户外采风寻宝4.分享总结
阶段三:我的生命线
目标:1.进一步认识自我,真诚面对自己2.了解他人,增强信任,减少防御3.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内容:1.分享家庭作业及感受2.画生命线3.彼此探索,倾听他人述说,进一步了解自己4.家庭作业:一件很想做但没做的事
阶段四:信任与支持
目标:1.促进团体成员共同面对问题和困难,加强了解、信任和支持2.日常生活中能应用
活动内容:1.分享家庭作业及感受2.生日排列3.信任之旅4.交流探讨旅途中的问题、体会和收获5.布置人际家庭作业
阶段五:我的人际关系
目标:1.促进彼此的情感支持2.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3.体会人际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重要性,感受信任的积极意义
活动内容:1.分享一周来令自己不开心的难过的事2.信任之手3.就家庭作业探讨团体成员关于团体的想法和感受4.分享总结感受5.家庭作业:给最重要的人际支持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六:告别
目标:1.了解团体成员间相互的认识程度2.总结几周来的感受和收获,处理离别情绪3.收集团体干预反馈
活动内容:1.缘来是你:只写出自己个性特点,看其他人能否识别出2.临别祝福与期望:能量手环3.小组结束,填写问卷
3结果
团体干预后对被试进行人际关系量表后测,并与前测均分进行比较。
4讨论
4.1团体干预效果
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干预的30名大一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和人际关系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团体干预之前,团体成员的团体凝聚力和人际关系水平(80.23±7.25)都较低,在团体干预之后,团体成员的团体凝聚力(18.00±0.00)和人际关系水平(138.80±5.57)都有显著提高。对团体干预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团体成员认为团体干预是有意义、有收获的。团体干预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多改善。此次干預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于团体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积极参与以及心理干预教育贯穿团体始终。
4.2本研究的不足
(1)对团体设置的要求不够严格,因而造成活动中部分被试缺席。
(2)被试均为自愿参与,主观能动性较强,结论的推广性有待考量。
5结论
(1)团体干预对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人际关系水平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2)团体干预有效的原因主要有:团体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积极参与、团体心理干预方案的认真贯彻实施、团体领导者的认真负责。
(3)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运用团体干预的方法,发挥团体干预的特殊作用,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Kurt Lewin.,(1936).《拓朴心理学原理》[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宁,(2000).《群体心理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6-37).
[3]Glenwick D S,(1988).Community Psychology Perspectives on Delinquency. Criminal Justice.
[4]申武丹, (2007).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5]王艳红, (2012).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