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因素
2017-06-28郑雪峰
郑雪峰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效益的一些关键因素,接着提出了规避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的一些重要措施,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
一、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
1、地方财力缺乏。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地方财力虽得到缓解,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不断膨胀的财政支出。尽管这些年中央政府对各地政府给予较大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些资金都具有专项用途,因此,各地政府可灵活使用的资金仍有限。加之,地方政府还需偿还过去的债务,使可投资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较少。
2、资金使用效率低。我国很多地方其财政支出约65%都用于人员供养和行政费用,仅有35%的资金能用于农业生产。另外,政府给农民发放的补贴越来越多,而投资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较少。而这些补贴发放成本较高,导致最终农民受益较少,制约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地方政府资金使用分散,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运用有直接影响。
3、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目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体制还在农村农田水利管理上应用,导致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管理制度缺乏,管理和维护水利工程经费不足,没有合理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另外,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一直都是在政府和政策的带领下开展,而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缺乏,政府、社会、农民三者实践的责、利、权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田水利建设维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导致农田水利效益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农民收入。
4、监管机制落实不到位。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价虽已在我国开始使用,但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灵活运用到较大项目中,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由于缺乏绩效评价机制,那么就无法更好地约束农田水利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导致“关系项目”普遍存在,同时也使一些事故责任人逃脱法律责任。另外,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督机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
二、规避农田水利建設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
1、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农业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建设,政府要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我国已经有文件明确表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对政府对财政进行调整。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合并起来,将其使用率升到最高,使其效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增加农村水利投入,应将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充分利用起来;其次,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经过充分调查和研究,使企业与政府能够联合起来投资农田水利建设,在起联合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要得以明确,实现双赢。
2、完善补偿机制。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补偿机制主要是利用政府所给予的资金补助来进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偿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农田水利建设法规的完善。为了享受更多优惠,应制定有利于贷款的法律政策,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2)各地贷款金额不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贷款制度。
(3)加大各地政府在水利方面的补贴比例。我国目前很多地区政府给水利方面的补贴仅为48%,而其他的52%还需农民自己承担。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是农田水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3、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利用率。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当、配套率低,导致投资较大的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低。因此,各地方政府应与各村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制定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办法,对于违法操作的情况进行处罚。同时构建完善的水利设施管理机构,加强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与运行工作;构建农田水利工程定期维护制度。另外,优化泵站,将小涵小闸以及泵站所存在的问题解决掉,对于那些无法使用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理,让农民进行自主管理,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利用率。农田随礼基础设施利用率得以提高,不仅使能源充分利用,而且能够彻底解决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除此之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必须强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想。作好农村水利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农业发展的基础,是 现持续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统一,各县,乡,村的政务事项。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使各个投资方的产权、农户的产权得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坚持国家补助与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并使工程所有权和管理主体得以明确。
三、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而由于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地方财力缺乏、资金使用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田水利效率低。笔者通过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补偿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利用率措施来提高农田水利的利用率,进而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总而言之,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确保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增强责任感,使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阔主编.论苑新声.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12.
[2]李虎主编.领导论坛.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