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初探

2017-06-28张生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张生

摘要: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材结构、教材内容和实验设置方式的改變,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化学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实行课程改革,使用科粤版化学教材的这几年,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和科粤版化学教材结构的变化,以及化学内容和实验设置方式与之前教材的不同,迫使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现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和大家共享

一、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导学案预习,教师新课导入要设置情景

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如同战前对敌方的侦察,打仗时如果没有进行战前侦察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牺牲。学习新课时,如果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宝贵时间和精力。特别是科粤版的新教材,教材内容跨度大,每一节知识点多且分散。只有课前利用导学案预习了才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更主动的听讲。否则,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教师讲什么,自己就装什么,这样的听课效果就可想而知。课前利用导学案预习后会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讲课时能紧跟教师的思路,与教师配合默契,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听教师讲课时就会感到很亲切自然,和教师的共同语言就会更多,因而听讲更加专心,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要突破的知识点。

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上好课便是每个教师特别重视并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在有效的40分钟内如何让学生时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材料的兴趣。”这是心理学家布鲁纳对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的阐述。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如讲“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二幅动画:1.节日庆典时要用氢气球渲染气氛和氢气球爆炸伤人的画面;2.我国神州三号火箭发射冲上蓝天的动人场面。通过这两段动画说明了氢气的重要性,那么有哪些性质呢?为什么氢气被称为是理想洁净的高能燃料呢?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会调动起来。

二、让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位名人说过:“创造要从问题开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发展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对学习的内容,学生有时会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意见,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总是首先激励学生要大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导其他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找到更合理的理由去说服。例如:在“氢气的性质”一节中,有一个氢气燃烧的演示实验。我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我先让两名学生相互帮助来做这个实验,其余学生来观察燃烧现象,看到他们在尖嘴玻璃管口点燃氢气的火焰不是淡蓝色的。这时讲台下的学生发现了这一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他们的实验失败了呢?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解决方案——用尖嘴金属管代替玻璃管。随后我让他们换为事先准备好的尖嘴金属管,再次点燃,实验效果明显。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成功的感觉,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的优势——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化学演示实验在引导探究性教学中起桥梁纽带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所需化学仪器和药品,把实验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究。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必须到: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思考时间,足够的发问时间和判断改正的时间。

四、教师要善于及时归纳学生做实验时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展讨论而得出结论

教师要及时解答和定期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能善于发现问题和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学生时时表扬鼓励。如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节时,我增加了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看到了镁带能够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事实。随后,学生提出为什么镁带没有跟氧气接触却也能够燃烧呢?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表现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锐气。而我只让学生尊重实验事实,讲述初中化学所讲的燃烧只是狭义范围内的燃烧,引导学生要依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切不可夸大事实。同时,教育学生做人和做学问一样,也应实事求是。

五、每节课教师要讲清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做好小结,善于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对教与学做出准确评价

为了适应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我从本校实际出发,每节课我都给学生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间的关系做小结。并将每一章的复习课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画出本章知识点间的联系图,归纳和整理本章知识结构,并评比出最佳设计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而且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形成完整体系,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与创造能力

课后练习是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常言道:熟能生巧,巧能生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教师一定要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分别交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训练。题目设置要合理,要稍高于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和发展能力,落实双基。

总之,我认为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教无定法,任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