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展性教学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2017-06-28李志强
李志强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大力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有效、多元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语文知识,实现语文能力的真正发展。在这样的观念要求下,将发展性教学理念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方法、增强动机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小学语文;应用方法
实现发展性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充分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对发展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方法总结。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发展性教学的概念
发展性教学是以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为实践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实行的一种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明确指出教学的过程必须满足对儿童的一般发展,而绝非单纯认识能力的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了解和借助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另外,发展性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目的是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能实现能力的有效提高。该教学理论曾在苏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了解学生爱好,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赞科夫曾提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特长,从而有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就能在兴趣和热情的引领下获得学习的动力,进而让他们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和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都知道高速公路是汽车走的地方,可是大家看文章标题,为什么我的家也跨到了高速公路上?而且还叫‘信息高速路,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矛盾,进而激发研究兴趣。教师借此引入课文,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获得发展
根据发展性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而,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方法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对此也会直接体现在考试成绩上。针对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要求的语文学习。
一般而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考试成绩和语文水平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能力等级,并在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式、测验评价等各项教学环节中实现差异化。对于层级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他们以独立探究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方式进行自主化学习,并且在达到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拓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掌握,进而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层次中等的学生,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和点拨的方式让他们达到学习目标,对于学有余力者还可以向着更高的等级迈进;至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通过教学使其完成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课后作业、测验成绩上也要实现分层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能力的提升。
3.借助多媒体让知识变得具体和直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信息处理和演示功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和具体,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这也是符合发展性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和方法。
比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泥沙导致河床升高的生成原因。然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就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法为学生直观、形象地解释河床升高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更加立体、生动地掌握相关课文內容,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虽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课堂使用频率,不得让多媒体占据整堂课的教学时间,否则会导致学生因为接受信息过多而产生疲劳,也会剥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地位,反而事与愿违。
总之,将发展性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语文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提高,是点亮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肖龙凤.论发展性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5(36).
[2]董敏.依托发展性教学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珊迪》教例分析[J].林区教学,2010(2).
[3]杨向东.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