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时空分布研究

2017-06-28安佑志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世居传统节日时空

赵 鹏,安佑志,2

(1.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18;2.华东师范大学 a.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环境遥感与数据同化联合实验室,上海 200241)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时空分布研究

赵 鹏1,安佑志1,2

(1.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18;2.华东师范大学 a.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环境遥感与数据同化联合实验室,上海 200241)

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民族节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ArcGIS对贵州省七大世居民族的节日习俗进行时空分布研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七大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在空间分布上南部的集中度高于北部,而南部又集中于黔东南地区;2)年节和宗教信仰节日是少数民族节日的主体,而农事性节日却相对较少;3)民族节日在时间分布上与时令节气相吻合,集中在阴历一月、三月、六月。以期为贵州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热点。

贵州世居民族;传统节日;时空分布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圣诞节等“洋节”和“双十一网购节”等网络节日在国内越来越受中青年群体的欢迎,而我国传统节日却遭到冷落。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汇聚,许多风俗的精髓和绚丽的传统文化都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展现出来,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更需要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来传承传统文化[1]。因此,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研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目前民族节日习俗研究现状虽然涉及面广,囊括了诸如舞蹈、戏曲和仪式等多方面,但国内外的现有研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主要有:1)研究民族节日习俗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意义[2-3];2)民族节日习俗的继承、发展与重构[4-6];3)民族节日习俗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7];4)民族节日的功能与现代利用的研究[8-9]。而对于民族节日时空分布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在ArcGIS中,空间可视化(Spatial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功能利用高效、直观的地图图像将复杂的空间信息和不同属性的数据利用地图语言的方式精确地表达出来,对数据分析的流程与所得到的结果的显示,能够反映出地理分布特征,挖掘属性数据间的关联性与趋势信息[10-12]。本研究将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数据信息转换为地图图像,进行直观、清晰地展示[13],系统地研究贵州七大世居民族的传统民族节日的时空分布,指出七大世居民族传统节日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同时初步探讨影响节日习俗时空分布的因素。

世居民族是指世代居住在某地区的民族群落,相对于熟知的原住民族而言,更加强调长期性、永续性和未断性[14]。通过对贵州世居民族节日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各民族间的互相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民族风情旅游的开拓变成了各地摆脱贫困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要将民俗旅游作为民族聚居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适宜开发旅游的地区与文化相对集中的地区并不能完全吻合,另一方面民族节日举行的时间与旅游高峰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与冲突。要保证此类旅游的基本时间要求,必须要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15]。因此系统地研究民族节日习俗的时空分布,可为贵州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1 研究区概况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省内共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人口超出10万的少数民族有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回族(16.87万,占0.5%)。全省共设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和253个民族乡,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贵州省面积的50%以上。贵州拥有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节日,这也使得贵州成为我国著名的“百节之乡”。

2 研究数据与方法

据统计,贵州的民族节日有490多个[16]。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贵州省的苗族、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布依族和土家族。根据杨昌儒先生编写的《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研究》统计,这七大世居民族常见的节日共计114个[17],这些节日往往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构成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条脉络,其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为贵州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研究利用ArcGIS的空间可视化功能,将贵州的七大世居民族的民族节日习俗的时空分布状况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期为节日习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1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总体分布特征

从图1来看,总体上贵州七大世居民族节日在贵州南部的点多于北部,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数量的影响[18]。全省的少数民族同胞多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因而贵州南部区域是贵州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区域,这里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活着贵州大部分少数民族,所以具有节日的区域分布也相对集中,尤其是在黔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可以说黔东南是贵州的民族文化集中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造就了黔东南地区民族节日点如此密集的现象。而且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也为黔东南地区较为完好地保留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19]。

同时,节日的起源也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民族节日的空间分布。传统民族节日的发源地常作为该节日的活动中心,得到本民族大部分人的认同。因此,本族人民常会聚集在此举行相关活动,共同庆祝节日。如:黔西南州查白寨附近的查白坟和查白庙也可作为考证查白歌节的相关证据[20]。

图1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总体分布图

2.2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类型分布特征

民族节日有许多类型,分类方法各具特色。李松依据其本质特性和活动的形式,将民族节日分为农事性节日、宗教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娱乐性节日、融合性节日[2]。李立将民族节日划分为:年节、农事节日、宗教节日、集贸节日和交游节日[9]。本研究按照民族节日的性质将其分为4类,如图2所示:1)年节,又称岁首节。是每个民族为庆贺新的一年,祈求来年幸福安康的重要节日。如彝族十月年,水族端节等。这类节日有36种,占所有节日类型的31.6%,体现了其重要性。2)农事性节日。是各个民族应时而动,顺应自然规律开展生产、生活活动的表现。如几乎都有的吃新节(或称尝新节),如侗族洗牛节和舞春牛等。这类节日有20种,占所有节日类型的17.5%。3)宗教信仰节日。包含宗教信仰,祖先崇拜节日和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祭祀对象包括祭山神、林神、英雄人物等[21]。如:侗族的摆古节,水族的祭龙节。这类节日有34种,占所有节日类型的29.8%。4)文娱性节日。囊括了旅游和商贸性节日。这类节日体现了各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农耕闲暇时光的身心休憩,如:在苗族侗族范围类影响较大的芦笙节和各民族几乎都有的歌节(或称歌场)。这类节日有24种,占所有节日类型的21.1%。

图2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类型分布图

2.3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时间分布特征

从图3可看出,就节日时间的分布而言,每月都有节日,多集中在阴历一月、三月、六月,这主要也和时令节气相关。农耕文明下的历法与其耕作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时间上的共同的观念,为共同的社会行为结构提供了基础[22]。一月是新年之初,三月是春天的伊始,农事活动即将开始;而六月农忙结束,且初伏天热,正是各族同胞们农事闲暇,休养生息的时节,故而节日相对集中。如:许多民族都有的六月六节[23]。因此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也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民族节日的时间分布。

图3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时间分布(注:图上月份均为阴历)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ArcGIS的可视化功能,系统地研究贵州七大世居民族的传统民族节日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贵州七大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在空间分布上南部的集中度高于北部,这与贵州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南部地区又相对集中在黔东南地区,这里不仅是少数民族密集分布的区域,而且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也为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民族节日的发源地由于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仍旧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地区,决定着其空间格局。

2)贵州七大世居民族的节日按照其性质,共分为4类:年节、农事性节日、宗教信仰节日和文娱性节日,所占比例依次为:31.6%、17.5%、29.8%和21.1%。可以明显看出年节和宗教信仰节日是少数民族节日的主体,而农事性节日相对较少。

3)在时间上,贵州七大世居民族的民族节日分布也与时令节气相吻合,集中在阴历一月、三月、六月。这与传统的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应时而动,顺应天时”,这是对自然的崇敬,同样也是在数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得来的经验。而且,贵州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也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民族节日的时间分布。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下我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民族振兴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24]。利用本研究成果,将民族节日的时空分布与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热点相结合,开发民俗旅游线路,不仅能带动各方积极力量搞发展,也能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为贵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松,王建民,张跃,等.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J].艺术百家,2012(5):27-38.

[3]崔莉萍.节日传播的文化空间建构[J].新闻大学,2012(4):98-103.

[4]刘冰清,彭林绪.土家族祭祀祈禳与节日习俗之变迁[J].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49-154.

[5]甘政.传统节日民俗的变迁与重构:基于身体民俗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6(4):153-156.

[6]潘梅.谷陇苗族芦笙节文化的传承和变迁[J].思想战线,2011(S1):8-11.

[7]周真刚.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刍议[J].贵州民族研究,2013(4):28-32.

[8]李乐为.刍议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及现代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2(6):63-67.

[9]李立.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5):79-83.

[10]杨彦波,刘滨,祁明月.信息可视化研究综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35(1):91-102.

[11]胡厚连.浅谈空间可视化的发展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2):79-80.

[12]CHEN,SU-SHING,GRUNWALD,et al.Spatial/temporal indexing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genre for environmental digital librarie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2005,6(11):1235-1248.

[13]王向燕.基于ArcGIS的CO2空间分布与可视化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

[14]李建军.“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辨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8-11.

[15]廖杨,蒙丽.民族民俗旅游的时空维度与文化场域[J].广西民族研究,2011(4):186-191.

[16]陆景川.发展贵州民俗旅游论析[J].贵州民族研究,1989(4):25-29.

[17]杨昌儒,陈玉平.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8]甘露.我国民族地区重要文物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民族自治地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7):48-52.

[19]熊克武.台江苗族历史文化(干部读本)[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

[20]吴兴明.布依族地方性民俗节日成因初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1]饶远,丛平湖,张云纲,等.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22]文忠祥.论时间制度:以青海民和土族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1):48-52.

[23]谷因.祭祀大禹:布依族“六月六”节探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4-49.

[24]罗连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例[J].兰州学刊,2011(3):222-224.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uizhou’s National Holiday

ZHAOPeng1,ANYouzhi1,2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Guiyang 550018,China;2.a.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b.Joint Laboratory for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and Data Assimilation,ECNU & CEODE,CAS,Ministr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62,China)

Traditional national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culture.In today’s society high-speed development,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festival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research.ArcGIS was used to study Guizhou province festival custom of seven ethnic groups of time-space distribution,and probe into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even indigenous people in guizhou’s festival custom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of the north,and focusing on the guizhou province’s south;2)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religious festivals are the main parts of the ethnic festivals,and the farming festival is relatively less;3) The national festival in tim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solar term is consistent,focused on the lunar calendar January,march,Jun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tourism with new hot spot.

Guizhou Ethnic living for generations;traditional festival;Space-time distribution

10.13542/j.cnki.51-1747/tn.2017.02.017

贵州师范学院2016年度“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发展专项科学研究项目(2016YTLT05);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探究基金资助项目(KLGIS2015A03);贵州省科技拔尖人才项目(黔教合KY字[2016]082)

赵鹏(1995—),男,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安佑志(198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电子邮箱:anyouzhi@163.com。

G07

A

2095-5383(2017)02-0077-04

猜你喜欢

世居传统节日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华年照相簿
世居高原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与恢复
时空之门
NRAMP1 基因D543N 多态现象与世居藏族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
新竹市世居家族之祖籍空间分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