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与信息化时代翻译能力建构途径
2017-06-28常淑丽
梁 勇,常淑丽
(成都工业学院 外语系,成都 611730)
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与信息化时代翻译能力建构途径
梁 勇,常淑丽
(成都工业学院 外语系,成都 611730)
结合国家发展大战略,明确科技英语在中外科学交流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科技翻译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在文体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忠实、通顺和规范的科技翻译策略。基于科技英语文体在词、句、篇的特征,建议借力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译员能力培训与形成多维度的完整评估体系,强化认知能力、双语能力和转换能力,多方面建构新时期译员科技翻译综合能力。
科技英语翻译;文体;翻译能力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在1971年由威多森(Widdowson)提出,他指出“过去过度关注语法教学,应把注意力转到教ESP,尤其是EST”[1]。蔡基刚针对中国科技英语学科地位,建议“在整个外语教育规划中,缺的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能力的考虑,以及培养大学生用英语直接汲取专业信息和交流专业信息能力的具体措施”[2]。科技英语通常指自然科学和工程建设研究与报告、学术论文、教材著作、行业标准等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专业英语。当前科技英语研究状况不容乐观,“尽管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过一轮科技英语教学的高潮,但最终止步于20世纪90年代。”[2]。然而,科技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应用翻译研究亟待加强。
1 科技翻译回顾与现状
随着近代西方科技文明如工业技术、军事、机械、制造等的发展和传播,科技英语翻译数量不断增加,范围逐步扩大。自明朝中期起到19世纪中叶,林则徐聚集人才翻译国外书刊——“开眼看世界”,同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洋战舰、火器、练兵之法以及严复译作《天演论》《原富》《法意》等,西方经济、政治、社会学、进化论等文化较为系统地传入中国,通过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等,科技翻译达到一个高潮。
新中国建国后翻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打开了国外企业、文化、科技进入中国的大门,科技英语的需求与日俱增,科技英语翻译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外技术交流和中外科学研究的互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半世纪以来,科技翻译研究从萧条走向繁荣,从经验走向理性,经历了一个与我国翻译事业共进的过程[3]。科技翻译应用需要不断增加,“由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六所高校在1991年1—3月对1 445名本校毕业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查。92%的青年科技人员表示需要阅读与科技有关的英语报告、文章或书籍。87%的人表示需要英汉互译技术资料。”[4]
国外自20世纪以来语言学、文化转向、多学科与翻译研究相继结合,既充实了翻译研究,又快速地推动着翻译学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商务、科技、外事等应用型翻译需求日益增加。各种翻译团体、公司间的交流、译员的努力共同促进了翻译学的发展,尤其是丰富和推动了科技翻译研究。
随着21世纪“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活动交流愈发频繁。在职业化翻译工作内容中占绝对主体部分的科技英语翻译发展迅猛,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国几百万(包括业余翻译)人的翻译队伍中,科技翻译工作者占的比例最大,约占1/3,这一比例有力地证明了科技翻译的主导地位。而翻译教学滞后于翻译实际工作。”[4]但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普遍,职业化译员研究理论偏少,而高校研究人员实践总体匮乏,正如纽马克指出:“如果翻译理论不是通过实践的问题而产生,则无意义也无效果。”[5]。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维度探讨科技英语文体特点,研究翻译策略和方法,提升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科技英语文体特点及翻译
2.1 文体对比研究
科技英语在词、句、篇以及图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语言特征、语用等方面与文学文体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科技文本与文学文体的差异
2.2 科技英语文体翻译策略
根据Peter Newmark对语言功能的六分法[6](informative,expressive,vocative,aesthetic,phatic,metalingual function),科技英语文体因其适切性、准确性、客观性、逻辑性、连贯性、简明性和规范性等特点[7],在翻译时应突出信息功能、整合表达功能、祈使功能等,以信息传达和交流为核心,将源文本(SL)忠实、通顺和规范地转换为目标语文本(TL)。同时考虑不同行业背景,根据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准确选择词义,凸显译文的信度和可读性,考虑特定目标读者群,形成意义正确、语言规范的目标语译文。具体翻译建议如下:
1)选词准确、地道,并符合行业用语规范,重视数字、时间、日期、缩写词、地名、人名、公式等的翻译。缩略词(abbreviation)常见有首字母缩写(Acronym)、裁剪缩写(Clipping)、混成缩写(blending),如表2所示。
表2 科技英语缩略词类型与实例
2)句子结构方面,正确处理简单句和复杂句,理清主谓层次,加强逻辑条理性,恰当转换常见的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定语从句等。
3)语篇方面要求整体风格一致,表达简练达意,忠实原文,前后术语协调一致,注重逻辑性和图表数据的准确性,结构严谨,避免赘述,从整体视角做到译文准确、通顺与得体。
3 科技翻译能力建构与提升途径
3.1 翻译能力模型
新形势下跨国科技交流活动日益频繁,高端专业科技类翻译人员奇缺,翻译人员能力结构模式研究亟待加强,明确界定翻译人员能力构成概念,根据翻译从业人员能力模型加强译员培训与评估体系,可为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教学单位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翻译能力的界定,学者观点不尽一致。Wilss认为翻译能力包含第一语言能力(L1 Competence),第二语言能力(L2 Competence)和超语言能力(Supercompetence)[8]。Nord认为包括元能力、文本能力、主题能力、文化能力、转换能力[9]。国内学者中,如谭载喜指出译者能力为:“认知能力、相关双语能力、技术辅助能力和转换能力”[10]。刘宓庆认为翻译能力是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之外的能力和转换能力[11]。图1、图2、图3为部分学者对翻译能力所作示意图:
图1 刘宓庆翻译能力图示(2003)[11]
图2 西班牙PACTE研究小组翻译能力图(2003)[12]
图3 文军博士翻译模式图(2005)[13]
3.2 加强科技翻译译员能力培训与评估
此外,应加强译员评估体系建设。首先,可通过大量译员学习反馈,了解翻译能力建构重难点,评估译员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信息化时代,结合线上与线下,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借助计划-执行-检查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型形成有效、全面的评估机制。最后,有机结合阶段性与终结性评价,引入译员互评机制,监控译员培训过程,检验翻译能力提升效果,帮助译员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培训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科技翻译医院能力培训情况
4 结语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科技英语在对外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忠实、通顺和规范的科技翻译对促进科技发展与进步极为重要。科技英语文体正式、严谨、客观等特点体现在词、句、篇各方面。应该通过提升信息技术辅助能力,同时强化双语能力、表达能力和转换能力,多方面建构新时期译员科技翻译综合能力。
[1]WIDDOWSON H G.Explora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2]蔡基刚.国际科学英语和中国科技英语学科地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0-80.
[3]方梦之.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上海科技翻译,2002(3):2-5.
[4]李欣.加强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7-28.
[5]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 Pergamon,1981.
[7]袁崇章.论科技译文的语体特征[J].外语教学,1987(4):70-76.
[8]WILSS W.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1.
[9]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Amsterdam:Editions Rodopi B.V.,1991.
[10]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1]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2]PACTE.Building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A]//In F.Alves(ed.) 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3:43-66.
[13]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EST Tex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bility Assisted by IT
LIANGYongCHANGShu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1730,China)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chnical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especially with the initia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By analyzing historical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of EST and studying text typology of EST,the paper puts forwards releva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aithfulness,smoothness and standardization.Considering lexical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EST,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ranslators’ comprehensive ability,by strengthening training and establishing a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system,such as cognitive and bilingual competence,as well as expressing and transferring skills aided by IT and CAT.
EST translation;text typology;translation ability
10.13542/j.cnki.51-1747/tn.2017.02.023
2017-03-15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SC16WY001);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122201)
梁勇(198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译介学,电子邮箱:williamcdut@163.com。 常淑丽(1970—),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应用语言学。
H315.9
A
2095-5383(2017)02-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