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2017-06-28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骨牌多米诺骨牌多米诺

中班下学期,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多米诺骨牌。材料投放前,我们先为孩子们播放了相关视频,以让他们了解多米诺的玩法,并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看到轻轻推倒第一张骨牌后展现出的神奇的连锁反应,孩子们发出了惊叹,并急切地想要尝试了。我们在投放多米诺骨牌的同时提供了画有直线型、折线型、S型、螺旋型等路线的底图,以期让孩子们在开始时可以借助底图摆放骨牌,从而达到降低难度、提高成功率的目的。材料一投放,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操作和探究起来。他们在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失败后逐渐发现,骨牌的间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路线转弯时角度不能过小,等等。渐渐地,有的孩子可以不用底图了。到了大班上学期,孩子们之间出现了合作,作品的体量也越来越大,一张桌子不够就拼一张,再不够就索性转移到地上玩。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不少孩子玩着玩着就开始玩成别的游戏了。比如,阳阳平时就喜欢在建构区砌长城,最近他忽然发现多米诺骨牌也可以用来砌长城。一开始我不以为意,可是见他每次都只拿多米诺骨牌砌长城,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了:“阳阳,你怎么不玩多米诺骨牌游戏了呀?”他说:“我不喜欢多米诺骨牌游戏,我就想砌长城。”别的孩子看到阳阳这样玩,好像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澎澎和宸宸把骨牌一块接一块地平铺在地上,搭起了火车轨道,昕昕看到了也马上加入其中,不一会儿就把好几筐骨牌都用完了。熙熙和彬彬则把若干块骨牌简单地加以组合,做成了坦克、大炮造型,并摆开阵势玩起了打仗的游戏。看到这番情景,我纠结了,要不要把他们的注意拉回来呢?

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就自己的“纠结”向年级组的其他老师请教,几位老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多米诺骨牌游戏有其独特的价值,如,可以让孩子从连锁反应现象中感受力的传递,也可以借此锻炼孩子的耐心、耐力和抗挫能力,如果任由孩子拿它当普通积木来玩,就无法实现多米诺骨牌独特的教育价值了。可也有人说,像阳阳这样砌长城也非常考验耐心、耐力和抗挫能力,而且他已确实表达了对多米诺骨牌游戏不感兴趣了,既然教育价值是相同的,何必勉强他只玩多米诺骨牌游戏呢?有的说,砌长城、铺轨道、做坦克大炮造型等都挺有创意的,我们平时不是倡导一物多玩,倡导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当孩子已表现出创造性时,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可也有人说,一物多玩游戏任何时候都能玩,利用其他低结构材料也能玩,而且玩来玩去往往也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了。尤其是打仗游戏,男孩们从小班就开始玩了,如果在有限的区域活动时间里用多米诺骨牌玩这个,似乎太浪费了。有的说,这要按具体情况来分析,如果有的孩子玩多米诺骨牌游戏确实已经玩得挺好了,玩玩别的游戏也没什么,把他们拉回来反而会影响他们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也有人说,大班孩子玩多米诺骨牌游戏其实也才刚刚入门,大多只是对排列间距有点意识了,转弯时能注意角度了,所以还可以引导他们在游戏中作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处理呢?

正确认识教师指导

和幼儿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区域活动的开展对于已经习惯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无论是认识上还是行为上都会面临挑战。有的教师过于强调预设,认为区域活动不按教师的计划走,幼儿的有效学习就不可能发生。有的教师则过于强调幼儿的兴趣与自由,认为区域活动就该让幼儿完全自主,因而不敢去介入指导了,甚至认为教师根本无需指导,他们把教师的预设、高结构材料的使用、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幼儿的自主学习对立起来,仿佛只要教师预设了玩法,采用了高结构的材料,幼儿就必定不自主了。这些问题看似是开展区域活动所引发的,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与投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的质量。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与投放材料,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准备的学习环境。这种准备基于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的了解,对各学科领域核心经验和幼儿学习路径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的把握。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支持幼儿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需要指导的,但这种指导可以是隐性的,如,在持续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工具、材料等作为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架。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自主学习,但并不排斥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要做到观察在前,诊断在后;幼儿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幼儿表述在前,教师追问在后。教师要对区域活动中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本案例中的教师陷入了两难,而实践中不少教师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那该如何抉择呢?

首先,教师要对活动本身有充分的了解。多米诺骨牌游戏是一项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活动,对发展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参与者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非常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参与者的耐心、意志力,发扬团队精神。所以,多米诺骨牌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是有价值的,也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的。

其次,教师要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作出科学的诊断和决策。教师要持续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了解出现兴趣转移的现象是个别情况还是多数幼儿的状态。

如果是个别情况,教师要进一步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幼儿为什么不感兴趣。比如阳阳,从案例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一直只对砌长城的游戏特别感兴趣,教师就要加以分析:为什么他对多米诺骨牌游戏没那么感兴趣,是因为不了解玩法,还是因为玩的时候遇到瓶颈了?如果是因为不了解玩法,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直观的方式让他了解,引导他从中发现乐趣。如果是因为受挫而放弃了,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困难在哪里,是缺乏耐心、坚持不了,还是动作能力、操作方法上的问题或思維方面的限制等;在这些困难中,哪些是他能自己克服的,哪些是需要教师给予支持的。当然,如果教师作了充分引导,幼儿仍是“不为所动”,那教师也不必过于纠结、焦虑,要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优势和弱势,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教师介入不当而影响幼儿学习动机和自身潜能的激发。

如果是多数幼儿持续出现类似的将骨牌用来砌长城、铺轨道、做坦克大炮等现象,教师也要分析原因。比如,案例中写道,幼儿到了大班后,作品体量越来越大,也出现了合作,那么,材料的数量够不够?活动空间上会不会对幼儿造成限制了?活动的时长能否支持幼儿充分探索?这些方面如有不足都可能造成幼儿兴趣的削弱,因此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分析和调整的方面。此外,教师也要分析和把握幼儿当下的游戏水平,思考当前的玩法是否符合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判断是不是需要提供新的材料或新的玩法。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发新的探索;也可以通过改变游戏规则、调整部分材料等方法,增强游戏的挑战性。

总之,教师要拥有充分的关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框架性知识,还要能根据当下情境中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比如判断幼儿当下的发展处于何种状态,是否需要教师介入,何时介入是最佳时机,以何种方式介入最恰当,等等,并据此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适宜的支持,进而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对于每个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江苏南京 李 玮)

重燃游戏热情,引发深度学习

让我们回到儿童的视角去剖析案例,有一个信息非常明朗,即一部分幼儿对仅仅变换线路、扩大规模来玩多米诺骨牌,已经失去了兴趣。基于此,让我们再次思考教育者的任务是什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但不是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幼儿,而是要分析当下游戏所包含的学习机会,继而设想幼儿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甚至引进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困难”或“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1.在材料提供上做文章,让游戏更具挑战性

丰富多样的材料以及材料的组合呈现,会衍生出很多新玩法,增强游戏本身的挑战性,从而重燃幼儿对多米诺骨牌游戏的热情。比如,提供不同规格的多米诺骨牌,引发幼儿思考“牌”的高矮、厚薄与摆放间距、顺序之间的关系,探索怎样让它们出现连锁反应。又如,提供辅助材料引发幼儿探索将多米诺骨牌摆放在高低不同的平面上,或由平面、线性排列的牌引发局部垒高摆放的牌的连锁反应。材料的变换给幼儿提供了新的刺激,带来了新的挑战,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去反复探索、深入思考。

2.在情境设置上下功夫,让游戏更具趣味性

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游戏情境,可以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接挑战、探究问题。比如,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我们可引入“小球进山洞”的任务情境——靠最后一张骨牌倒下的推动力,推动小球滚进“山洞”;增设“炸碉堡”的情节——先用骨牌搭建“碉堡”,然后按照事先侦察好的几条安全路线排列骨牌,形成“导火索”,最后“点燃导火索”,通过骨牌依次倒下的连锁反应攻击“碉堡”,看哪条线路设计得最好。这样的任务情境也可引发大班幼儿在摆放、排列前做计划,培养计划性。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可激励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江苏扬中 韦琴芳)

两种“多米诺”的“握手言和”

教师眼中的“多米诺”是一种特定的游戏材料,它们是用来相隔一定的距离站立着排成不同线路,在推力的作用下产生神奇的连锁反应,从而让幼儿感受到“力的传递”的。教师眼中的“多米诺”是高结构的材料,其玩法是预先设定的,其中蕴含着抽象的科学概念,教师让幼儿玩“多米诺”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

那么,幼儿眼中的“多米诺”呢?它就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玩具,可以用来排列、推倒,也可以变成砌长城的砖,还可以辅成铁轨……幼儿眼中的“多米诺”是低结构的材料,玩法是多元、开放的,他们对“多米诺”的探究是随性的,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愉悦。

可见,教师的“多米诺”与幼儿的“多米诺”是有“隔阂”的。要拉近这两种“多米诺”之间的距离,就是要解决“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如何相融的问题。

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部分幼儿对多米诺骨牌游戏不再感兴趣。从案例中看到,多米诺骨牌游戏已持续一段时间了,从依赖底图到抛弃底图,从短距离排列到长距离排列,从简单线路到较復杂的线路,一部分幼儿对现有的玩法已驾轻就熟。为了让他们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游戏,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和支持。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可为教师的下一步行动提供灵感。幼儿对建构游戏、角色扮演的兴趣极浓,那么,能否把建构、扮演融入科学区的多米诺骨牌游戏中?例如,多米诺骨牌不仅可以在同一平面上线状地排列,也可以尝试局部立体地往“空中”发展,于是“多米诺”与“长城”便有了结合点。又如,游戏中可设置情境,加入角色扮演,利用多米诺骨牌间力的传递,设计“引爆系统”,“引爆”敌人的建筑、装备。多米诺骨牌游戏中还可以引入其他辅助材料,如塑料球、小圆柱等,设计成各种机关,以探究怎样可以让力在不同的材料间传递。

如此一来,材料丰富了,玩法综合了,难度提升了,幼儿的兴趣有了,教育目标也有机会实现了。

(江苏南京 王瑜银)

■三言两语

我在中班投放多米诺骨牌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刚开始幼儿确实按照骨牌的玩法进行,但后来很多孩子就开始将骨牌当成积木来玩了。对此,我不反对也不鼓励。不反对的原因是,多米诺骨牌本身玩法就可以是多样的,当作积木来搭也未尝不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多米诺骨牌游戏对幼儿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幼儿直到摆完最后一块并推动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功。如果没有成功,就要从头再来。这需要幼儿耐心、专注、意志坚韧。同时,成人要想摆出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高难度的造型,难度都很大,对幼儿我们要降低要求。孩子出现暂时的兴趣转移,我认为很正常,所以并不反对。但对于他们拿多米诺骨牌玩别的游戏,我也不鼓励,因为考虑到本来还在尝试摆多米诺骨牌的幼儿很可能因教师表扬玩别的游戏的幼儿而放弃努力。这种不鼓励也不反对的回应方式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仍有部分幼儿坚持尝试不同的多米诺摆放造型,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满足,而那些去玩别的游戏的幼儿,也有一部分会在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到对多米诺骨牌游戏的探索中。最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玩法,都能从游戏中收获成长。

(辽宁大连 袁 娟)

对于部分孩子偏离多米诺骨牌原有的玩法进行其他创意活动,我会允许他们,但我也会关注及思考:孩子的玩法是不是符合其发展水平,对孩子而言,有没有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案例中的孩子将多米诺骨牌用于砌长城、铺铁轨、搭坦克大炮,这其中涉及的“叠放”“平铺”或“简单组合”显然是低于大班幼儿的建构水平的。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首先,观察、诊断兴趣的转移是个别孩子的行为,还是大部分孩子的状态,是短暂的情况,还是持续的现象。据此,我会思考:当前的玩法是不是不能适应孩子当下的发展需要了?是不是材料的提供方式有问题,是不是需要补充一些辅助材料来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在诊断的基础上,我会作一些调整,有意识地将可能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材料同多米诺骨牌摆放在一起,如PVC管、各种盒子、万通板、玩具小车等。我也会和孩子一起讨论“还可以怎么玩”,共同设计游戏,以此推动游戏的发展。

(福建福安 陈 彦)

猜你喜欢

骨牌多米诺骨牌多米诺
连锁效应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服务投入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多米诺效应灯
水下多米诺世界纪录1.14万块骨牌水中绽放“笑脸”
有趣的多米诺
创新以应用为本——2015多米诺NML4新品发布
用创新联接未来:多米诺2015年NML新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