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的临床疗效

2017-06-28汪心水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黛力新抑郁

汪心水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168

[摘要] 目的 探讨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中抽取5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应用甲钴胺联合伊帕司他治疗,治疗组(n=25)则在甲钴胺联合伊帕司他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抑郁程度。结果 ①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TSS评分、HAMD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后的TS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加快其四肢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还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症状,值得借鉴。

[关键词] 黛力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抑郁;神经主觉症状;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168-02

该研究为确定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对5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应用甲钴胺联合伊帕司他方案、甲钴胺与伊帕司他联合黛力新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50例,均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上述研究样本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均25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55.23±5.2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是(9.43±2.58)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是(8.25±1.05)%;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年龄为(55.26±5.20)岁;平均糖尿病病程是(9.45±2.54)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是(8.27±1.03)%;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平均糖尿病病程、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血糖水平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并存在明显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如自发性神经痛、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烧灼样疼痛、腱反射消失或迟钝、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减慢等;②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评分,显示其评分均在14分及以上,明确诊断为抑郁症;③临床资料完整、神志清晰、配合行为良好者;(2)排除标准:①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甲状腺疾病、腫瘤等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者;②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者、酒精或药物依赖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者;③合并四肢骨折、感染、双足溃疡、水肿者;④严重肝肾心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帕金森病、抑郁症者;⑥过敏性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性治疗,包括降血压、调血脂、以胰岛素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健康宣教等综合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并实现血糖达标目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11 mmol/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伊帕司他治疗,即取0.5 mg甲钴胺片(规格:0.5 mg;生产批号:20150523)予以口服治疗,3次/d,1片/次;同时取50 mg伊帕司他(规格:50 mg;生产批号:20121209)口服治疗,3次/d,1片/次;治疗组患者则在使用甲钴胺联合伊帕司他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即以上述治疗措施为基础,口服黛力新片(规格:0.5 mg:10 mg×20片;生产批号:20120324),1片/次,1次/d。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参考国际通用的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3],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与足部灼热感、疼痛、感觉异常以及麻木等症状发作程度(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发作频率进行评分,上述4项症状中每项症状评分范围是0.00~3.66分,其评分越高,证明患者主觉症状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微;②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SS评分降低幅度,结合其腱反射消失、肌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抑郁症状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③应用HAMD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症状,其评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程度越深,反之则表示其抑郁程度较浅;

1.5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神经主觉症状、抑郁症状基本消失,TSS评分下降75%及以上,无痛,腱反射正常,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②有效:神经主觉症状、抑郁症状改善,TSS评分下降50%~75%,轻度疼痛,腱反射好转,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但不足5 m/s;③无效:神经主觉症状、抑郁症状毫无改变,TSS评分下降不足50%,重度痛,腱反射、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人数+显效人数)/总人数100%[4]。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2.0%,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主觉症状、抑郁症状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TSS评分、HAMD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后的TS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 讨论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据报道[5],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在3%~20%范围内,以肢体远端特别是下肢皮肤烧灼样疼痛、痛觉过敏、自发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发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感觉过敏等表现,严重者可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需予以有效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手段,主张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纠正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神经修复、营养神经、降血糖等常规对症[6-8]。其中,甲钴胺、伊帕司他用药频率较高,前者可能够促进神经细胞中卵磷脂合成,提升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并具有止痛效果;后者属于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有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等作用,在该病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对患者抑郁等伴发症状无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而影响其用药疗效。由此可知,消除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抑郁症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黛力新作为一种由10 mg美利曲辛、0.5 mg氟哌噻吨组成的合剂,兼有上述两种药物的药效。据报道,小剂量的氟哌噻吨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突触前膜中多巴胺调节受体,促使多巴胺合成、释放,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美利曲辛可抑制人体突触前膜 对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过程,提升患者的疼痛阈值,实现止痛目标,从而发挥抗抑郁功效。

该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TSS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的突出疗效。

[参考文献]

[1] 邹怀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9):65-66.

[2] 刘馥, 刘远超, 邓青峰,等. 柴枣龙牡汤联合耳穴压豆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疗效及感觉阈值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34):28-31.

[3] 甄燕,高素红,武春林,等.度洛西汀聯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4):82-83.

[4] 马海波.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机制的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3):115-116.

[5] 林国友, 刘路华, 邱凯锋,等.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 2016, 28(10):135-136.

[6] 钟锦均. 体育锻炼联合黛力新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C]//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15.

[7] 于向东, 包待放, 王娟,等.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8):88-89.

[8] 李光善, 任志雄, 黄达,等. 加减化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障碍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3, 54(14):1204-1206.

(收稿日期:2016-12-02)

猜你喜欢

黛力新抑郁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联用黛力新、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评价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黛力新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