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及改进分析

2017-06-28郑晓岩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改进护理

郑晓岩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007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及改进。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其中,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经改进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不良反应,实验组发生率为3.3%,常规组为16.7%,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中,采用经改进的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护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007-02

Analysis of Nursing and Improvement of Hyperinsulinism-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ZHENG Xiao-ya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Jinan Central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6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and improvement of hyperinsulinism-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tabolism syndrom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yperinsulinism-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and the routine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improved nursing method,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3.3% vs 16.7%)(P<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improved nursing method in the hyperinsulinism-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is obvious,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 Hyperinsulinism;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Nursing; Improvement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導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重要病因,目前,就国外内而言,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是评价IR公认的“金标准”[1]。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保障试验有序进行[2]。基于此,为分析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及改进,该院以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经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常规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为34~68岁,(49.6±10.07)岁为平均年龄。实验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为31~63岁,(50.2±10.01)岁为平均年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经改进的护理,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试验前:①做好准备工作,该项试验,需配制多种液体,程序较复杂,因此,试验前,护士应准备好所需物品,要求患者空腹,维持良好心态,向患者介绍试验基本流畅,引导患者积极配合。②选择血管时,护士认真观察患者血管,宜选择粗且直的静脉,谨慎放置于19GA 20 cm深静脉导管中,放导管时,若出现静脉瓣,动作必须轻柔,慢慢通过静脉瓣,避免穿透深静脉,防止导管打折、盘曲等现象。(2)试验中:①经由上肢肢端静脉通道,进行离心性采血,并对采血肢端给予保温处理。②深静脉留置针置入时,予以局麻处理。由于需持续性注入高浓度葡萄糖液,为预防渗出液体,减少血管遭到的刺激,需置入深静脉留置针(19GA、20 cm)。针对肘正中静脉,置入留置针时,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减少疼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③由于整个试验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护理期间,护士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氛围,按照患者喜好,播放电视节目或音乐。另外,叮嘱患者及时小便,并认真记录,防止因过度充盈膀胱,激活交感神经,对血糖值造成影响。(3)试验后:结束后,护士及时停止输入胰岛素,叮嘱患者进食碳水化合物,例如,面包或蛋糕、牛奶,随后,慢慢减少葡萄糖注入量。以20 min为间隔时间,减少最大注入量的1/4。胰岛素泵入停止时,不得同时停止注入葡萄糖,避免发生低血糖。完成试验后,护士嘱咐患者慢慢起床,不得过快,起床后,坐立3~5 min,方才离开,防止头晕等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试验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3]。

1.4 统计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该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用[n(%)],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χ2检验,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实验组,1例患者结束试验后,出现头晕症状,发生率为3.3%,常规组,3例患者试验中,出现手臂疼痛,2例患者试验结束后,出现头晕症状,发生率为16.7%,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χ2=9.975,P=0.001)。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给予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对比護理效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人体内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出现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种较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易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4]。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存在联系。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等[5]。近些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该病的诊治得到医师的普遍关注。

De Fronzo于1979年正式创立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就国内而言,未达到普及状态。目前,“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是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确定胰岛素抵抗程度的金标准”这一观点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认可[6]。然而,经改进的护理干预是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有序进行的保障,可减少不良反应。该次研究中,以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经改进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7%(P<0.05)。

在医疗改革的前提背景下,临床护理得到了医院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且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改进的护理干预,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基础上,以实验前、试验中与试验后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试验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增加护理满意度。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

综上所述,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中,加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月华,袁翠萍.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54-56.

[2] 杨光,李春霖,田慧,等.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建立条件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4):2410-2414.

[3] 刘敬珍,赵亚芝.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39-41.

[4] 罗兰,高政南,卢林娜,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及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评价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3):215-218.

[5] 王雨秾.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应用对人参皂苷调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中PI3K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37-40.

[6] 苏志红,朱利勇,孙林丽,等.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7,24(1):57-60.

(收稿日期:2017-02-17)

猜你喜欢

改进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