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

2017-06-28尤志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容量灌流脓毒症

许 丽,尤志刚

(1.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

许 丽1,尤志刚2

(1.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方法作为对照组患者26例,与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作为观察组患者34例。在治疗前后的血浆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28天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血浆炎症因子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28天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为32.35%,对照组为46.1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严重脓毒症时,可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预后质量更高,可予以推广应用。

血液灌流;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脓毒症

脓毒症是因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并发症状,其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体多脏器出现功能性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就针对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性展开了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26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4~72岁,平均(52.8±10.5)岁;对照组年龄33~71岁,平均(52.5±10.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统计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综合治疗,处理患者的各项原发疾病,加强抗感染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1.2.2 血液透析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72 h内均实施血液滤过治疗,在selding技术的帮助下通过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的方式可以将血管通路建立起来,采用贝朗Diapact CRRT系统建立起来,采用日立和费森血滤器,置换液主要选用的是Port配方,进行稀释,每分钟的血流量控制在250~300 mL。

对照组:24 h连续性血液滤过35 mL(kg·h)。

观察组: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85 mL(kg·h),之后采取连续性血液滤过35 mL(kg·h),24 h平均剂量48 mL(kg·h)。患者每天在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开始时需要将HA330 血液灌流器串联起来进行科学的治疗,在经过2各小时的治疗以后便可以将灌流器摘除。利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针对那些出血明显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利用无肝素进行治疗,每隔24 h便需要更换一次滤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血浆炎症因子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炎症因子变化情况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均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变化(s,pg/m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变化(s,pg/mL)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IL-1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4)144.8±16.7546.2±8.4*△332.5±97.1102.8±25.3*△100.5±24.2346.1±9.43*△对照组(n=26)136.4±16.7570.4±18.1*312.1±94.3133.8±17.9*97.94±3.158.4±16.1*

2.2 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情况

在治疗28天后观察组死亡率32.35%(11例),对照组死亡率46.15%(12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是在传统连续性血液滤过方法的基础上所发展出的一种新方法,可通过提高置换液输入量来加强对中大分子溶质的对流清除效果[2],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连续大置换量的显著降低,容量控制在技术上的难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进而在治疗当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这一治疗方式的观察组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其血浆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死亡率得以降低。综上,临床上在治疗严重脓毒症时,可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疗效,预后质量更高。

[1] 曾文美,毛 璞,黄勇波,等.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价值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11(2):118-123.

[2] 赵永祯,李春盛.生物标志物组合对急诊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3):153-158.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31

B

ISSN.2095-8242.2017.21.4003.02

猜你喜欢

高容量灌流脓毒症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如何培养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
双重血浆置换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重症胰腺炎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