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临床分析
2017-06-28董海良任园园章晓阳金如钧
董海良,任园园,章晓阳,金如钧
(浙江省杭州临安市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30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临床分析
董海良,任园园,章晓阳,金如钧
(浙江省杭州临安市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300)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患处涂抹哈西奈德溶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依匹斯汀片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期间,观察组共发生嗜睡3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共发生嗜睡2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而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复方甘草酸苷;依匹斯汀;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是皮肤性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其中诱因复杂,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以肤色暗红,瘙痒,局部红斑、丘疹等为主[1],治疗难度非常大。本文中将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所有病例样本来自于我院皮肤性病科,样本采集时间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样本量80例。所有患者均为慢性湿疹患者,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53岁,平均(34.97±7.42)岁;病程2~5年,平均(3.19±0.92)年。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0-53岁,平均(37.75±8.53)岁;病程2~6年,平均(3.32±0.64)年。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符合《临床皮肤病学》[3]中关于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1)年满16周岁;(2)病程>2年;(3)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复方甘草酸苷与依匹斯汀药物过敏者;(4)其他内分泌疾病和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禁食牛奶、热带水果、海鲜等致敏食物,避免日晒、搔抓患处。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部涂抹哈西奈德溶液治疗,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秋山片剂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30077),50 mg/次,3次/d,配伍盐酸依匹斯汀片(重庆凯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84),20 mg/d。
1.3 评价标准
(1)显效: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内无复发;(2)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但未消失;(3)无效: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 20.0软进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认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n,%)
2.2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观察组共发生嗜睡3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共发生嗜睡2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慢性湿疹是现阶段临床中非常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发病原因主要以食物过敏、局部刺激或精神因素等为主,患者发病后患处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逐渐粗糙、皲裂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浸润肥厚、剧烈瘙痒,如果患者搔抓后还会出现苔藓样变,严重时甚至出现色素沉着,影响皮肤的完整性与美观性。
慢性湿疹的治疗难度较大,而且迁延难愈,目前临床中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局部外用药物配合口服药物治疗。依匹斯汀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慢性湿疹的常用药物,该药属于组胺H1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抑制白三烯C4、5-羟色胺有抑制粒细胞的趋化,减少组胺、PAF、等物质的释放[3],而且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功能,阻碍炎性介质扩散,从而发挥其抗组胺、抗过敏的多重功能[4]。
复方甘草酸苷也是慢性湿疹治疗的常用药,化学结构与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较为相似[5],甘草酸苷是该药的主要药物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在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增殖与炎症扩散来改善慢性湿疹的临床症状,同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国内外临床中有报道发现,长期大量服用复方甘草酸苷会出现一系列假醛固酮症类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低血钾、高血压、血钠、体液贮留以及浮肿、体重增加等[6],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充分反应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与给药途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加重病情。
本组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用,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用药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复方甘草酸苷与依匹斯汀可以互相促进抗过敏、抗炎症的效果,调节患者的免疫机制,控制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产生协同治疗的作用[7]。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而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以作为慢性湿疹的首选用药方案。
[1] 黄雪涛.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8-29.
[2] 叶 萍,黄伟林,郑 力,等.复方甘草酸苷辅助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43例[J].中国药业,2010,9(5):54-55.
[3] 王秋佳.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3(29):788.
[4] Wang Jiahua,Mao Wei,Wang xiaohua,et al.C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on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 [J].Modem Chinese Physician,2011,28(22):561.
[5] 吴 波,余振东,刘 颜.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23(05):566.
[6] Baltina LA.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as a route to new bioactive compounds for medicine[J].Curr Med Chem,2003,10(2):155-171.
[7] 吴蓓玲,孙 洁,余土根,等.835例慢性湿疹患者斑贴试验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3(01):788.
本文编辑:吴 卫
R282.7
B
ISSN.2095-8242.2017.017.33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