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2017-06-28沈焰焰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消费性分配率居民消费

沈焰焰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福建 福州 350007)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沈焰焰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福建 福州 350007)

采用离差指标测量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首先将离差平方和分解为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从而达到测量总体差异构成的目的;其次,将离差绝对值之和分解为各影响因素的差异贡献份额,从而发现影响地区间和地区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空间差异在不断扩大,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受到地区间及地区内差异的共同影响,而地区内差异则主要由东部地区引起,人均GDP差异是引起省(市)际间以及东部、西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居民消费-收入比则是引起中部地区消费性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消费性支出;地区差异;离差;因素分解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中消费相对于进出口和投资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持续稳步增长态势,预计整年增幅为10.68%。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收入状况、政策因素、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因素等差异致使各省份消费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东、中、西部地区消费状况的差异尤为突出。理论上讲, 经济发展程度越高, 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会越高。客观上由于全国构成了由东到西经济层次依次下降的空间格局,因此消费支出的差异也应呈现空间梯度格局。文献[1-3]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 省市、区域或者城乡) 对于某一特定消费函数的差异化研究, 考察模型在不同地区之间表现出的异质性,进而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文献[4-6]基于不同消费函数理论建模,通过理论导向建立我国居民的时间序列消费函数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借鉴文献[7]的方法,采用离差指标来度量人均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分析人均总消费的差异情况。将离差平方之和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同时将人均消费水平离差绝对值之和分解为居民消费-收入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和人均GDP。同时分析地区消费水平空间差异构成,并得出影响消费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1 居民消费差异测度及空间分解模型

通常,呈现个体与总体平均水平的差异可以采用离差,而反映总离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离差平方和,另一种是离差绝对值之和。在总离差的基础上,计算离差平均值则相应地有标准差和平均差两个指标。为了反映各地消费水平的差异,本文采用标准差和平均差两个指标来度量。

1.1 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差异的地区分解

关于中国的地区差异研究中,东、中、西三部的地区差异研究最为显著,三者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结构及生活条件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将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地区内部差异和三个地区之间差异的比较分析。

为具体分析三个地区内部差异及三个地区之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各地区内离差平方和与地区之间离差平方和,即:

1.2 空间差异因素分解模型

为了分析各地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将人均消费水平分解成为3个构成因素:居民消费-收入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和人均GDP,具体模型形式为:

其中:C、G、I、P分别为消费性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CP、CI、IG、GP分别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居民消费-收入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和人均GDP。居民消费-收入比,是指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体现了居民将收入用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是指总收入水平GDP分配给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即单位GDP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的比重。GDP有三种统计方式: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理论上,三种方法得到的GDP值应该是一样的(除了误差以外),也就是一个国家的GDP=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因此IG就是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亦即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

基于上述模型,将省(市)i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分解为居民消费-收入比的贡献值con(CI)、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的贡献值con(IG)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值con(GP)之和,即:

CPi-CPm=con(CI)+con(IG)+con(GP)

其中,各因素贡献值采用两极分解法计算而得:

coni(IG)=(CIm×ΔIG×GPi+CIi×ΔIG×GPm)/2

coni(GP)=(CIm×IGm×ΔGP+CIi×IGi×ΔGP)/2

其中,CIm、IGm和GPm分别为居民消费-收入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国均值。

由于在各个省(市)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离差有的大于0,有的小于0,设离差大于0的省市序号依次为i=1,2,3,…,s,则离差绝对值之和

因此,全国省(市)际之间消费性支出水平总离差绝对值可以分解为居民消费-收入比的贡献值con(CI)、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的贡献值con(IG)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值con(GP)之和,即:

类似于上式,可以分别得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消费性支出水平空间差异的因素分解式。

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2.1 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所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跨度从2000年到2015年,涉及全国31个省市。对全国按经济带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包含11省(直辖市),中部8省,西部12省。主要采用以下指标进行分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各地区城镇和农村人口数,各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各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

由于统计年鉴中未直接给出东中西部相关数据,本文研究的数据从统计年鉴中的各省数据以人口为加权权重合并,并用统计软件R语言实现。本文以中国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由于统计年鉴中未包含农村(或城镇)GDP,因此,将农村、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人口为加权权重合并。

2.2 总体差异测度及其地区分解

根据2000-2015年全国及三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性总支出数据,计算全国省(市)际间消费性支出标准差和平均差以及各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离差,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全国及三大地区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及其差异 元/人

由表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5年,全国居民消费性总支出呈上升趋势,而标准差和平均差的值也同步呈扩大趋势。对于三大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总支出一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离差绝对值持续增大;中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总支出的均值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离差绝对值相比,虽然中间有几年有所减小,但总体而言在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总支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离差绝对值持续增大。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居民消费性支出都一致增长,但各地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中。

利用离差平方和分解模型,计算三大地区内部差异及三大地区之间差异对全国人均消费性支出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总体差异主要有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两部分组成,两者各占一半,但地区内部差异稍多于地区间差异。地区间与地区内部的离差平方和都在不断扩大,但从2006年开始,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在51%~54%之间波动变化。

表2 人均消费性支出总体差异的地区分解——离差贡献率 %

在地区内差异中,中西两部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都相对较小,中部地区贡献率在4%左右浮动,而西部地区的差异贡献率在逐年递增(除2007年稍有减少外);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则是影响地区内差异的主要因素,基本占地区内部差异的80%左右。2000年东部地区消费性支出贡献率为54.41%,虽然随后贡献率总体上呈现缩减趋势,但仍然保持在39%以上;从2008年开始,在44%上下浮动。就地区间差异贡献率来看,其对总体差异影响总体上在增加,在2007-2009年间,差异贡献率维持在47%以上,2010年有所下降,但基本在47%左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从2000年到现在,全国省(市)际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持续扩大;2)总体差异在组间和组内差异分布中差别不大,但组内差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3)东部地区虽然是组内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其内部差异却在减小,而中西部的内部差异却有增长趋势,且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比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稍大。

1) 空间差异因素分解

首先,对2000-2015年全国省(市)际间消费性支出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因素分解,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中国省(市)际间消费性支出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因素分解

表3显示:从各因素的贡献率来看,2000-2015年居民消费-收入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和人均GDP对中国省(市)际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38%、-8.23%和112.65%。由此可见,中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空间差异主要由人均GDP决定,人均GDP是造成省(市)际之间消费性支出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事实上,根据GDP收入法核算,GDP=总收入,收入作为消费的来源,收入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消费的差异化。我国各个省市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很大,从而各省居民的GDP相差甚异,尤其是东、中、西三大地区的GDP差异甚广,导致了消费性支出有很大差别。居民消费-收入比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对消费性支出空间差异的影响都较小,且二者均为负数,表明居民消费-收入比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抵消了部分人均GDP对消费性支出差异的增大作用。从时间的动态变化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贡献率从2000年的107.6%,逐渐递减到2005年的92.53%,再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基本稳定102%,这说明要促进消费增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切实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收入比的差异贡献值历年以负数居多,说明其基本上起着减小差异扩大化的作用;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从2002年开始,差异贡献值在逐年变大,并在2013年转负为正,表明居民消费-收入比的差异对消费性支出差异逐渐由减小差异的角色,转化为增大差异的角色。

其次,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人均消费性总支出差异进行因素分解,计算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中部地区的居民来说,居民的消费收入比对消费性支出差异的贡献大,而对于中、西两部的居民来看,人均GDP差异贡献率最大。从居民消费-收入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消费性支出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居民消费-收入比对中部地区消费性支出差异影响最大,基本上维持在60%以上,而另外两大地区都影响较小。居民消费-收入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一直是负值,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开放,收入较高,且金融等投资产品市场也较为发达,增加了投资投入,降低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投资意识尚未东部地区居民强烈,因此消费习惯并未发生改变。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率对不同地区的平均影响差别不大,但纵观历年动态变化,各个地区的变化却相差很大:东部地区频繁正负波动;中部地区从2004年到2010年较小波动变化,但2011年急剧下降并转为负值;西部地区较为激烈的变化,先有负值转化为正值,又逐渐减小转为负值。从人均GDP的影响来看,人均GDP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性支出差异贡献率都很大,贡献率都达到95%以上。中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空间差异主要由人均GDP决定,人均GDP是造成省(市)际之间消费性支出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事实上,根据GDP收入法核算,GDP=总收入,收入作为消费的来源,收入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消费的差异化。

表4 三大地区内部消费性支出差异分解 %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离差平方和分解模型分析消费性支出空间差异的区域构成,并找出了离差绝对值之和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空间差异影响进行剖析,扩展了区域差异因素分解方法,同时将居民消费-收入比和人均GDP引入因素分解模型,使模型包含了各地区消费习惯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影响。利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2000年以来消费性支出的差异在扩大,地区内部差异的影响稍高于地区间差异的影响,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则是地区内差异的主要来源;

2)东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消费性支出水平的差异在减小,而中西部的内部差异却有增长趋势,且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比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稍大;

3)中国省(市)际间消费性支出水平空间差异主要由人均GDP不同造成,GDP作为国家总收入,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其中的一部分,收入决定消费,GDP的差异导致了消费性支出的差异;

4)三地区内部消费性支出差异分解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东部和西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GDP,而中部则是居民消费-收入比。这说明中部地区各省市的发展协同,但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而西部、东部地区消费差异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不均衡。

研究结论有以下政策含义:

1)中国省(市)消费性支出差异意味着地区内部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协调地区内部和地区间的经济共同发展,才能控制贫富差距的悬殊;

2)东部地区的消费差异已经在减小,说明经济往稳定、成熟的方向发展,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还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差异趋于增加;

3)人均GDP对消费性支出水平差异的巨大影响,说明经济发展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生活水平,说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将直接导致贫富差距,要使社会财富均衡,就应当各地区均衡发展,共同促进;

4)中部地区内部消费性支出水平差异主要受居民消费-收入比影响,中部地区是三大地区中最均衡发展地区。

[1] 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J].统计研究,2005(1): 38-43.

[2] 田青,马健,高铁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 27 -33.

[3] 易丹辉,孙凤.地区差异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预测,2000(1):66-70.

[4] 王克林,刘建平. 多阶模型在地区消费差异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2011(1): 84-90.

[5] 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变系数Panel Data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50-54.

[6] 赵景男.中国居民消费区域差异化研究:1997-2009—基于Panel Data的实证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2): 94-100.

[7] 曹俊文. 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及成因研究[J]. 统计研究,2012(10): 59 -63.

[责任编校: 张 众]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China

SHEN Yanyan

(Dep.ofBasicCourses,FujianChuanzhengCommunicationsCollege,Fuzhou350007,China)

This paper uses deviation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Chinese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patial differences.The sum of deviation square is first decomposed by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within, to observe th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ces. The sum of absolute deviation is then decomposed into three impact factors in differences in contribu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main interregional and intraregio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patial difference is expanding; differences in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re caus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regional and regional internal differences, the intra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eastern region; differences in per capita GDP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of the main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while the consumer income ratio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regional Differences; deviation; factor decomposition

1003-4684(2017)03-0016-05

C812

A

2017-02-28

中华职业教育社2016年度子课题(ZJY16068);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科研项目(JAS150868)

沈焰焰(1983-), 男, 福建莆田人,统计学硕士,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

猜你喜欢

消费性分配率居民消费
牛粪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铅的形态变化
“新主流”引领下的现实拓展、多元类型与“想象力消费”
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两个倾向性问题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压分配率”在初中物理串联电路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特征
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对拔节期玉米养分含量分配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