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的追逐游戏
——读《孙膑传》

2017-06-28文丨王中翼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齐军庞涓田忌

文丨王中翼

危险的追逐游戏
——读《孙膑传》

文丨王中翼

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练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

原文

孙膑传①

[西汉]司马迁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②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③。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④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⑤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⑥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⑦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⑧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⑨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⑩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q11批亢捣虚,形格势禁,q12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q13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q14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q15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q16。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q17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q18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q19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q20

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孙膑的部分。孙膑(bìn),齐国阿(ē,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为战国时兵法家。他被庞涓处以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②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因而设计断其两足。

③刑断:用刑砍断。黥(qínɡ):古代刑法,在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汁;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欲隐勿见: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隐,使动用法。见,通“现”。

④如梁:到魏国。如,到,往。梁,即指魏国,因当时魏国以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为都城,故人们也称魏国、魏王为梁国、梁王。以刑徒阴见:以刑犯的身份暗中求见。

⑤数:屡屡,经常。驰逐重射:下大赌注来比赛看谁的马快。重,重金。射,猜押,押注。下文的“射千金”即指下千金的赌注。

⑥马足:马的足力、脚力。上、中、下辈:上、中、下三等。辈,类,等级。

⑦君弟重射:您尽管下大赌注。弟,但,尽管。

⑧及临质:等到比赛开始的时候。质,对抗,争衡。

⑨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驷,原指一车四马,这里单指马。

⑩为师:为军师。注意此处“师”为官职,与上文“遂以为师”的“师”不同。辎车(zī):有帷盖的车子。

q11杂乱纷纠:指乱丝乱麻之类。控卷:引拳相击,指生拉硬扯。卷,通“拳”。救斗者不搏撠:劝架的人不动手打人。救斗,劝架。救,止。搏撠,指动手打人。撠(jǐ),刺,用手指叉人。

q12批亢捣虚:避实就虚的意思。亢,强,盛。形格势禁:形势急转变化的意思。格,阻。禁,止。

q13老弱罢于内:国内的老弱残兵疲惫不堪。老弱,用作名词。罢,通“疲”。

q14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方,正,刚好。

q15三晋之兵:指魏军。因魏与韩赵是三分晋国而建国的,时人称魏为“三晋”或“晋”。

16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今有成语“因势利导”。

q17百里而趣利:跋涉百里之外去追求胜利。趣,通“趋”,奔赴。蹶上将:损失上将。这句话极言这种战争的有害无利。下句“军半至”是说人数只有一半能到达,意思是军队减员很多。

q18倍日并行:两天的路并为一天行,昼夜兼程的意思。

q19白书:写在白木上的字。钻火:点火。烛:照。

q20兵法:《孙膑兵法》六朝以后即不见于世,以致后人多怀疑司马迁记载有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此书,证实确有此书。

参考译文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又有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效力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他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妒忌他,就假借法令断其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涂墨,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到魏国大梁来,孙膑以刑犯的身份秘密求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他非同凡俗,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设重金赌注来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下千金赌注来比赛。等到比赛要开始的时候,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齐威王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而让孙膑做军师,坐在带帷盖的车里出谋划策。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乱麻的人,不能收紧手指生拉硬扯;劝止打架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如果避实就虚,形势受到限制而发生变化,那么就会自行解除散开(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如今魏国攻打赵国,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撤离邯郸回师,途中与齐军在桂陵遭遇交战,齐军大败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百里与敌人争夺胜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夺胜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现在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减为五万个灶,再过一天减为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们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了。”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时分应当追到马陵。马陵这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险阻关隘,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把一棵大树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道路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有火亮起就一齐放箭”。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燃火把去照着看那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阵脚。庞涓自知才智已尽,无计可逃,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说:“竟然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于是乘胜追击,彻底歼灭了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流传着他的兵法。

悟读

“孙膑”是一个奇怪的名字。怪,不在其姓,而在其名。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姓是祖先赐予的,无法改变,而起名是大有讲究的,至少一般都会找富有美好含义的字眼用作名字。可“孙膑”呢,字典上说,膑(bìn),同“髌”,古代的一种酷刑。年少时初次接触到这个人名,很奇怪他为什么会用一个那么生僻的“膑”字做名,好不容易查到这个字,得知它竟是如此恐怖的含义后,更是纳闷不解,但是隐隐感到这个人一定有过奇特的、惊心动魄的经历。

后来知道,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传奇的军事天才。他面授机宜的“田忌赛马”,作为千古美谈至今仍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让国人自幼传诵;他一手导演的“围魏救赵”,作为经典战例被写进“三十六计”,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他的具体经历还是不甚了了,限于知识饥荒的时代和当时偏僻闭塞的环境,即使能看到有关介绍,也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大概到了高中,甚至是进了大学以后,才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的身世遭遇。记得当时内心是颇有些震惊和意外的。后来回想,一般通俗低幼读物涉及孙膑的故事时,只突出他的聪明才智等这些美好正面的东西。之所以略而不谈,甚至有时刻意回避他的悲惨遭遇,是因为这实在是暴露了人性中那至为阴暗、卑劣、残忍的一面吧。

的确,直到今天,我们读孙膑的传记,固然赞叹佩服他过人的才智,但更感慨的也许还是他悲惨的身世遭遇。自然,这一切关联着一个令人唾弃的名字——庞涓,他的一个智商颇高的同门。

《史记》的相关记载非常简略,结合其他史料和传说,孙庞斗智的故事是这样的——

孙膑是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和庞涓两人均拜号称谋圣的神人鬼谷子为师,一同学习兵法。孙膑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和庞涓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加上天资聪明,未出茅庐便显示出超人的军事才华。而他的同窗好友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妒他的才能。庞涓受魏惠王的聘请,比孙膑先下山,出任魏国的大将和军师,虽然春风得意,但一想到才能在己之上的孙膑,就深感不安。后来,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便跟庞涓说起孙膑,想让孙膑来效力于魏国。于是,庞涓便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为了不让孙膑在己之上,他便企图加害于他。孙膑到了魏国,庞涓便加紧进行陷害孙膑的阴谋活动。他先派人伪装受孙膑表兄的委托,劝孙膑返齐。待骗得孙膑的亲笔复信后,加以涂改,随即向魏王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魏王信以为真,大怒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窃取孙膑祖传的兵法,又当着孙膑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免其一死,但是“断其两足而黥之”。孙膑失去双脚,成了残废,并且是受人轻贱的“刑徒”。这就是他叫“孙膑”的缘故。蒙在鼓里的孙膑对庞涓的阴谋毫不知情,感激之余答应了庞涓之请,忍着痛苦写下祖传的十三篇兵法。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孙膑这才恍然大悟。他烧掉了即将写成的兵书,装成疯癫,胡言乱语,满身污秽,以此麻痹庞涓。生性狡黠的庞涓,恐其佯狂,多次试探,甚至把他投进猪圈,喂他以猪粪、泥块,孙膑接过来就往嘴里塞。庞涓这才以为他是真的疯了。从此,他只是派人监视孙膑,不再过问。时间一久,魏都大梁内外都知道有个孙疯子,没有人再怀疑他了。庞涓每天都听人汇报,觉得孙膑再也无法和自己竞争了,就打消了杀他的念头。孙膑靠装疯卖傻瞒过了庞涓才活下来,他并没有放弃,寻找机会逃出虎口。

有一天,齐国大夫淳于髡出使魏国,孙膑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设法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会见了齐国的使臣,向他诉说了自己在魏国的悲惨遭遇以及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淳于髡大为惊异,认为孙膑是个有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车中,将他偷偷地带回了齐国,从此改变了孙膑的厄运。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孙庞斗智”的第一回合。孙膑到齐国后,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善待和赏识,不久便被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待之如师,继而拜他为齐国军师。从此,孙庞斗智由暗到明,由个人转变为国家间战场上的角逐。

孙庞斗智的第一回合至为关键,因为它揭示了孙庞斗智的性质。庞涓毫不顾及同窗情谊、兄弟情义,残忍地陷害孙膑,与其说他心胸狭隘,不如说是利欲熏心。庞涓已然是魏国的名将,往大处说可算是整个战国时期颇具文韬武略的将军。他智勇双全,曾率领魏武卒(军事家吴起训练出的魏国精兵)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国称霸诸侯。你说凭这样的韬略和战功,他何愁功名、地位和权势?孙膑对他又有什么妨害?然而他还是“恐其贤于己”,归根到底,还是他追逐名声、权势的欲望太热切、太过头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利欲熏心心渐黑。因此,他要斗,要拼,要抢,要不停地追逐,以不断满足自己的贪欲之心。因此他容不得任何比他强的人,哪怕只是潜在地可能会盖过他的人,哪怕是他的同门师兄弟。他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主动找事的一方。孙膑说到底只是命运不济,不幸遇到庞涓这种人而已。他这种人甚至是迫害狂,隐隐感到有谁会损害、威胁到他的声威,他就要和谁过不去,就要先除之而后快。说到底,这种人最终是在和自己斗,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是在跟自己做着欲望追逐的危险游戏。因此他才会主动加害同门师兄弟,把自己置于你死我活的敌对立场,把自己置于各逞计谋生死搏斗的危险境地中。

到了孙庞斗智的第二回合(桂陵之战)和第三回合(马陵之战),虽说由暗到明的两军之战,孙膑却隐然退居幕后了,但本质上还是两人间的较量。第二回合,孙膑不拘泥于常规战法,摈弃了“救兵如救火”的传统观念,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方针,调动敌人按自己的计划行动,一招围魏救赵,避实击虚,从而很轻松地战胜了强敌。第三回合,也是最后一个回合,孙膑使用了“减灶计”,诱使庞涓上钩。这又一次表现了孙膑杰出的军事天才,其高明还在于他不仅想出了这个办法,更在于他知己知彼,非常了解庞涓,知道庞涓自大、刚愎自用,特别是他贪功求名心切,急于求胜,必定不会细察。事实上,庞涓果然不听太子申的提醒,而是“大喜”,“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亲自出马,带领轻装精锐部队舍命狂追。他追什么呢?他固然是猛追佯装败逃的齐军,但实际上更是在追杀身在齐军中的老对手孙膑。因为此时距离孙膑逃脱他的魔爪已经十几年了,孙膑作为齐国军师已屡建奇功,声名在外,早已构成对自己声名、地位的现实威胁了。也许他早就后悔当初太大意,让孙膑骗过了自己而没有斩草除根,以致留下后患。第二回合的围魏救赵已经让他大失颜面,又羞又恼,咬牙切齿了。这一回合眼看齐军“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天赐战机,不仅可以完胜齐军,更能彻底除掉孙膑,彻底肃清他欲望追逐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他怎能按捺得住呢!

岂知利欲不仅可以熏黑良知,也可以令人智昏,以致只记得要取人性命而忘了自己的性命。于是他率兵没日没夜一路狂奔追赶,妄图尽早杀了孙膑,让自己扬名天下而不朽。殊不知,多行不义必自毙。他妄图把别人追上绝路,结果却把自己追进了绝路。孙膑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他精心布置了庞涓的死局。他让庞涓自己点亮火把,引来齐军的万箭齐发。而他写在剥去树皮的大树上的那一行“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也许是想让庞涓最后能死个明白吧!让他最终明白他不过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自取灭亡罢了!不料庞涓临死之前居然抛下这样一句话:“遂成竖子之名!”依然万般不甘,依然妒意十足!可见,他至身死而追逐声名之心还是没死!真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啊!庞涓没料到的是,他的自投死路反倒成就了孙膑的名声,“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真是造化弄人啊!

但是,没料到庞涓居然“后继有人”。到了战国末期,又出了一个李斯。他用几乎如出一辙的阴险狠毒的手段对待同门韩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要了他的性命。他也是一个热衷追逐权势富贵的人,他从师学习的动机十分明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他的人生哲学:“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一个人如果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追求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他看到在其他六国难以建功立业,便辞别他的老师荀卿(即荀子)说:“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他西行入秦,官运亨通,一度贵为丞相。不幸的是,他也有一个比他厉害的同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又是可怕的嫉妒。秦王见到韩非的著作,大为赏识,相见恨晚,直呼“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紧张害怕了,于是开始了他的阴谋陷害行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韩非冤屈而死,没能看到同窗仇人的下场,但是李斯的结局比庞涓还要凄惨——“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他与庞涓不同的是,他最终幡然醒悟,希望能回到从前,过着与儿子牵着黄狗一起到故乡上蔡东门外追猎野兔的那种平凡而快乐的日子,可惜为时已晚。

为追逐权势利益而同门反目相残,最终自食其果的,后来的《水浒传》中还有一个典型,那就是火烧草料场的陆虞候(陆谦)。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了。东京禁军教头林冲与陆谦自幼相交,同窗共读,兄弟相称,可谓是发小,却遭到陆谦和高太尉干儿子高衙内的联手陷害。从白虎节堂,到野猪林,再到沧州草料场,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一计比一计阴险毒辣,绝不肯善罢甘休。紧锣密鼓,步步威逼,最后陆谦亲自出场,带人从东京一路追杀到林冲刺配的沧州,直把林冲追到绝境。身处重重危险,在数次暗算中都死里逃生的林冲,在风雪之夜的草料场陷入了陆谦等人设下的一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险恶至极的阴谋之中。因为他即使不是被大火烧死,也要为失职烧掉大军草料场而论罪处死,总之逃无可逃,死路一条。陆虞候打着如意算盘,他为了邀功请赏、升官发财而忘恩负义,不惜践踏基本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用朋友、兄弟的血来给自己涂红头上的花翎。岂料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大风雪,慈悲的上天冥冥之中悄悄地改变了事态发展的方向,改变了双方的命运,把林冲追到绝路的陆虞候反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林冲绝处逢生,又一次逃过一劫,在山神庙中无意偷听到陆虞候等人的全部阴谋诡计后,终于忍无可忍,愤怒复仇。冲天的火光映照着风雪弥漫的荒野,陆虞候正以为奸计得逞,准备捡几块烧残的林冲尸骨回去请赏,转眼之间脚下的荒野却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天地有正气,人间尚正道。亲情、友情是伦理道德的基础,重情重义是人性之美德,循规遵法是世间的准则,这些理应敬畏。一个人如果欲壑难填,把功名利禄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飞蛾扑火般玩命追逐,必然人性扭曲,价值错乱,从而用尽心机,耍尽手段,无所不为,伤天害理,做出见利忘义、卖友求荣、残害忠良等种种违背伦理道德、践踏正义良知、挑战公序良俗、触犯法律法规的事来,成为千夫所指的公敌,人神共怒的败类。虽然他可能得意于一时,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或早或晚总是会遭到报应和惩罚的。捣鬼有效,但毕竟有限,庞涓,李斯,陆谦……这些跟自己过不去,跟自己做着欲望追逐的危险游戏的人,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终不都是如飞蛾扑火般以自己毁灭的方式结束的吗?这就是败类的可耻结局,也是正义的公正判决,人性真善美的最终胜利。

猜你喜欢

齐军庞涓田忌
田忌赛马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Weather Forecast in Changsha
用人当用长
用人当用长
孙膑与庞涓
田忌赛马
灭此朝食
我的故事show
假痴不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