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建设助推脱贫措施

2017-06-27李永红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脱贫生态建设林业

【摘要】:作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是实现森林资源增长和群众增收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林业 生态建设 脱贫 措施

【作者简介】:李永红(1974--),男,大学本科学历,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

吕梁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市13个县市区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县,2014年底贫困人口仍有61万人,吕梁市的民生事业欠账多,城乡居民收入长期徘徊在全省后位,整体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确保到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生态脱贫工程,出台了《吕梁市生态脱贫工程行动计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脱贫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就是通过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全市森林资源和群众收入双增目标。即生态治理脱贫一批、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脱贫一批、绿色产业脱贫一批。

一、生态治理脱贫一批工程

全市目前有宜林地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规划5年内全部造林绿化,每年80万亩。在造林项目实施中,鼓励创办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每社以20名造林工人计,就地吸收不低于60%的贫困人口参与,使贫困人口就地转为造林工人,挣取每年1.2万元的劳务工资。计划50%的造林面积,即200万亩(每年40万亩),以议标形式优先承揽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每社每年1000亩任务,五年内可带动2.4万人年均增收1.2万元,解决1.44万人脱贫。

二、退耕还林脱贫一批工程

1、延续退耕还林补助。把巩固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重要载体和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有效途经,认真执行省政府延续退耕还林补助5年的政策。目前已对上一轮退耕还林国家验收合格面积确认103万亩,待省级正式下达延续补助资金文件后即可兑现。初步测算,每年每亩补助90元,五年可补助资金45778.5万元,年均9155.7万元,涉及153696农户、653979人,其中贫困人口130796人,人均年收入140元。

2、新一轮退耕还林。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战略机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到应退全退。截止11月15日,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部结束,经汇总,全市现有宜退面积55万亩,加上已造林面积198万亩,共计253万亩。11月18日以吕林发【2016】122号文件上报市政府,一周内可将计划下发各县(市、区)。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2300元/亩标准(国家补助1500元/亩、省配套补助800元/亩)、补助期限5年,共计补助资金58.19亿元,其中对农户补助37.95亿元,年均现金补助7.59亿元。涉及505494农户、1769230人,其中贫困人口353846人,人均年收入429元。

三、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工程

1、生态公益林管护。 我市天保二期工程总管护面积1401.8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28.5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1173.3万亩。选聘管护人员向贫困户倾斜,对于不能胜任和不符合新定管护员选聘条件的管护员,今年年底不再续签管护协议,实现2017年管护人员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达到60%以上目标。根据生态区位和管护难易程度,护林员年均工资大约1万元,可带动8000多人脱贫。预计2017年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护林员可达到3100人,可带动1.1万余人脱贫。

2、新造林地管护。新造林地管护指造林三年内的新造林地,由财政按每亩每年10元投资连续管护三年,确保保存成林。我市2016年新造林地管护任务已基本完成。用于聘用贫困人口进行人工巡护资金460万元。按每人每年1万元收入,今年46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新造林地管护可实现脱贫。

3、国家公益林补偿。全市现有227万亩国家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15元,每年可享受国家补偿3405万元。经测算,如补偿资金全部落实到户,可补偿人口85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02人,占比20%,年人均增收4000元。

四、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一批工程

我市干果经济林主要有红枣和核桃,2016年市政府下达了20万亩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红枣8万亩、核桃12万亩)和6万亩品种改良任务,涉及除岚县、文水外的11个县(市、区)。

1、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省级提质增效亩投资200元,市级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亩投资400元,共计5660万元,主要用于翻地、除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技术的实施。

2、品种改良。任务6万亩,亩投资700元,涉及我市8县(区)、47个乡镇、157个村、12553户、38250人,其中贫困人口14825人。红枣品种改良主要是沿黄四县,嫁接品种主要为临黄1号、灰枣、冬枣、赞皇枣、相枣、帅枣、临赞1号、大木枣、冬枣、相枣等。核桃品种改良涉及临县、方山、离石、柳林、中阳、石楼、交口等7县(区),嫁接品种主要为晋龙1、2号,辽核1号,中林1、3號,礼品2号、鲁光、清香等。

五、绿色产业脱贫一批工程

1、特色经济林。“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发展油用牡丹15万亩、沙棘20万亩、构树5万亩。目前,市政府已出台油用牡丹和沙棘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潞安集团,由托潞安集团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政府、农户签定框架、种植及收购协议。在兴县、离石、柳林、交城、孝义、石楼、临县等7县(市、区)栽植。沙棘栽植任务已下达交口、离石、方山、交城、文水等5县,共计10000亩,初步试验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构树产业发展正在考察和制定实施方案中,计划2017年正式启动实施。

2、种苗培育。总体思路是:稳定现有10万亩育苗基地,突出抓好油松、侧柏、核桃三大乡土树种,适当发展油用牡丹、沙棘、构树为主特色经济林苗木。目前全市共有育苗基地11.11万亩,产苗量83551万株。目前全市共有育苗户4831户(统计数据以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合法育苗户为准)。2016年新育苗26235万亩,以核桃、油松、侧柏为主,集中在汾阳、岚县、方山、石楼四个县(市)。

猜你喜欢

脱贫生态建设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