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政道路改造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究
2017-06-27邓毅
邓毅
摘 要:沥青市政道路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占据较大比例,近几年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市政沥青道路规模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质量问题,对市政道路的使用造成了巨大影响。文章主要对市政道路改造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具有施工技术成熟、行车舒适安全及养护简单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市政工程中。由于沥青路面施工材料质量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市政道路的发展,必须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同时结合沥青路面特点,认真做好施工组织及设计,不断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水平。
1 工程情况
以某省市政道路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为市政主干道,车速设计时速40千米。路基长5.8千米,宽度30米,路基材料包括天然砂砾,基层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面层依据工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沥青混凝土,C21方砖铺筑主要应用于人行道,在慢车道与行车道设置绿化带,并在绿化带边缘设置排水工程。
2 市政道路设计中質量控制
2.1 了解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交通情况了解不清。道路设计开展是建立一定基础之上的,如现场资料,资料收集既是为设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但是很多设计单位都未能做好交通量统计,导致市政道路初期出现堵车问题,难以满足交通量需求,不能有效分流。
第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与设计初期勘查等密切联系。很多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减少了钻探深度与数量,降低了路基路面结构承载力,容易出现沉降问题;气候条件未考虑是引起路基路面结构不合理的另外一项原因,例如,空隙大路面结构的应用出现了水毁。
第三,未验证路面结构厚度。基层与面层厚度设计时要求计算并验证层底拉应力,但是个别单位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厚度确定只凭借工程设计经验,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承载力未能达到标准,不符合工程项目相关规范要求。
2.2 市政道路设计质量控制策略
首先,调查交通量,并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的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分析并预测交通量情况,还可以满足市政道路后期工作需求,给路面结构厚度验算提供了科学依据。通常进行交通量调查时,尽量选择代表性观测站,满足连续、间隙及临时观测要求;同时还要系统全面分析观测数据,给路面结构厚度验算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优化配合比设计。设计配合比时,应该根据原材料特点,合理控制矿料级配。实际设计中必须综合全面了解原材料及工程情况,控制好矿料级配范围,给后期工程开展数据支撑。
再者,道路结构组织设计优化。结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结果,并对行车荷载,沥青层拉应力进行合理计算。此外还要根据路面结构使用性能及要求,选择有效的方法设计。
最后,完善排水设施。水是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的主要因素,影响了道路运营安全。因此开展施工时,必须完善道路排工程、道路结构内部排水管道及路缘排水工程,同时还要结合工程特点做好市政道路排水方案设计,满足道路排水要求。
3 控制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3.1 分析施工存在的问题
(1)未能正确对接缝进行处理。沥青面层施工局部路面较容易出现冷接缝,但是由于处理方法不得当,导致运营初期出现了开裂及松散问题。
(2)沥青选择不合理。一方面,未能严格控制沥青三大指标就投入使用,影响了沥青路面耐久性及稳定性;另一方面,沥青混合料拌合中,不能加强沥青用量控制,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问题。
(3)结构层联结效果较差。乳化沥青是基层与面层或面层与面层应用的黏层沥青,一旦用量控制不当,就会影响层间结合效果。某些情况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交通管制,来往车辆会带走乳化沥青,影响了路面结构连接。
(4)基层质量存在问题。作为传递荷载与面层结构的核心,基层影响着面层结构寿命,目前主要存在水泥剂量不足、碾压质量不合格、原材料含泥量较大、成型质量差等问题。
(5)人为因素对路面结构造成的破坏。a.施工会受到天气状况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高温,严寒,霜冻,多雨等。雨天施工作业,由于沥青混凝土温度降低,碾压效果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体质量;b.材料运输时间较长,降低了混合料温度,影响了施工质量。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成本,当混合料温度降低到施工温度以下时,依然强行施工,之后出现了剥落、松散等质量问题,要求后期必须重新铺设面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c.原材料含水量控制不合理,导致拌制混凝土出现枯料问题。
3.2 控制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方法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要求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了材料检测,目的在于确保材料质量满足施工的要求。材料进行检测时,要严格依据规范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更换情况,需要及时对新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无质量问题。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到现场施工要求开展配比作业。为确保配比符合工作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配比,便于后期实验与对比。在正式铺设工作开始前,要进行试铺设工作。试铺设是对不同配比的检验,并确定最合适的一种。配比确定后,结合到配比要求确定施工标准。最后一点是设施选型与调试工作。正式施工前必须要确定设备正常工作,规格与性能等满足工作需要,确保项目施工正常开展与工程质量。
其次,施工温度合理控制。骨料加热、碾压,摊铺温度等均是沥青路面施工控制的核心,同时也是施工质量的保障。鉴于工作的重要性,应该由专业工作人员负责,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再者,控制好各环节施工质量。首先,精确称量原材料质量,并按照配合比拌合,拌合中进行抽检,复核内容主要是油石比,水泥剂量,摊铺环节需要就温度、厚度等进行合理控制,并结合到路面情况对设备进行调整。碾压环节需要控制的内容主要是碾压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提高碾压质量。
4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展现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工程,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改造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市政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辉龙.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的质量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05).
[2]魏振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J].民营科技,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