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6-27全柳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产科循证护理

全柳青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住院分娩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信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产妇采用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 两组产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37、0.5550, P>0.05);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产妇HAMA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441、10.4730, P<0.05)。干预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1618、7.1111、10.6985、9.4902, P<0.05)。结论 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中应用, 能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 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关键词】 病情评估;循证护理;产科;高危产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94

护理在协助高危产妇减轻不良情绪, 提高妊娠安全性上发挥重要作用, 但常规护理围绕产妇疾病实施, 忽视对产妇生理、心理变化情况, 难以提高护理质量[1]。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 对产妇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后针对性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本文研究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00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信封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50例。干预组年龄21~45岁, 平均年龄(28.6±5.5)岁。常规组年龄22~46岁, 平均年龄(28.9±5.8)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产妇病情变化, 监测胎心、胎动, 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协助医师完成分娩。

1. 2. 2 干预组 采用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2. 2. 1 病情评估 对产妇一般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产妇一般资料、妊娠高危因素、心理状况、生理情况等, 根据产妇一般情况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计划。

1. 2. 2. 2 循证护理 根据产妇评估结果查找文献, 将文献汇总, 根据本院和产妇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共同讨论决定护理方案。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加强基础护理:根据产妇不同高危因素选择性加强基础护理, 如胎位不正产妇应加强观察进展情况, 瘢痕子宫产妇应注意监测宫内压力和产妇生命体征等。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安静、温馨, 保持空气流通, 为产妇提供良好休息环境。②健康知识宣讲:告知产妇及家属妊娠及相关危险因素发生、发展过程, 告知产妇可采取治疗方法和可能获得临床疗效, 提高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 提高产妇及家属治疗、护理配合度。③心理护理:通过交流观察、不良心理评估量表等方式了解产妇存在不良心理, 通过健康知识讲解、音乐疗法、家庭关爱、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式缓解产妇不良心理, 保持产妇积极、乐观心态。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不良情绪, 采用HAMA量表和SDS量表评估两组产妇焦虑、抑郁不良情绪[2]。②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 两组产妇HAMA评分、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37、0.5550, P>0.05);護理干预后, 干预组产妇HAMA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441、10.4730, 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1618、7.1111、10.6985、9.4902, P<0.05)。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为临床中新型护理模式, 围绕产妇疾病、心理等作为护理干预内容, 查找科学、有效护理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让每项护理措施有依据可循[3]。

本次研究将本院产科收治高危妊娠产妇分组进行研究, 干预组产妇基于评估后针对性采取循证护理方案, 相对常规组产妇常规护理显著减轻产妇不良情绪, 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前, 两组产妇HAMA评分、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37、0.5550, P>0.05);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产妇HAMA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441、10.4730, P<0.05)。何汝冰等[4]在行剖宫产高危妊娠产妇围手术期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 显著维持产妇生理平衡, 并减轻产妇不良情绪。本次研究, 首先对产妇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完成针对产妇一般情况查阅相关文献针对性实施循证护理干预, 将针对性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方案相结合, 在产妇中实施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 能显著提高产妇护理质量, 协助改善产妇预后。本次研究同样得出, 干预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1618、7.1111、10.6985、9.4902, P<0.05)。

综上所述, 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中实施, 针对产妇一般情况、不同疾病实施有针对性循证护理方案, 能显著减轻产妇不良情绪, 改善产妇预后, 提高妊娠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宁, 郭惠玲, 柳燕瑛, 等.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循证护理.护理学杂志, 2015, 30(8):26-28.

[2] 王力, 王家荣, 刘雯, 等. 300例重度高危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分析.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9):982-983.

[3] 毛亚平, 赵芳.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4):136-138.

[4] 何汝冰, 姚凤媚, 罗淑贞, 等.健康促进模式对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3):1-4.

[收稿日期:2017-03-02]

猜你喜欢

产科循证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