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2017-06-27杜春兵欧阳红飞李敏潘永传李金乾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

杜春兵+欧阳红飞+李敏+潘永传+李金乾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 4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 1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关键词】 胆囊结石;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双镜联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51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肝胆外科常见病, 临床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近年来, 人们愈发关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和术后消化功能情况。随着不断深入的病例生理及疾病与各重要脏器之间关系的研究, “保胆”手术成为外科医生和广大患者的共同关注点。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应用与发展, 逐渐被临床认可和信任, 但有关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不同临床应用效果的文献报道较少[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男28例, 女24例, 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53.6±8.2)岁;病程6~26个月, 平均病程(13.6±5.1)个月。治疗组男30例, 女25例, 年龄34~76岁, 平均年龄(54.8±8.1)岁;病程7~24个月, 平均病程(12.8±

5.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按照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置入Trocar, 对腹腔和胆囊进行探查, 将胆囊底以缝线吊起, 依据术前B超检查结果采用电钩作合适切口, 将胆囊切开, 从右肋缘下的操作孔直接置入胆道取石钳进行取石操作, 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缝合胆囊切口, 于肝下间隙0.3 cm处放置腹腔引流管, 对腹壁切口缝合后, 手术完成。

1. 2. 2 治疗组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麻醉及胆囊切开前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将胆道镜置入胆囊, 采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 确定一次性取净, 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缝合胆囊切口, 缝合过程中防止胆囊壁内翻, 以免对胆囊黏膜的光滑度产生影响, 做好结石复发预防。对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胆汁流出进行检查。自标本袋取出结石, 于肝下间隙0.3 cm处放置腹腔引流管, 对腹壁切口缝合后, 手术完成。

术后1 d予以抗生素抗感染, 未见不正常引流液的情况下可在术后36~48 h内拔除引流管, 术后6 h允许患者进食。出院后3个月进行B超复查, 第1年3个月进行1次复查, 后期6个月复查1次即可。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 同时比较术后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观察其是否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为(53.8± 5.6)min, 术中出血量为(9.3±2.2)ml, 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8.3±

4.1)h, 住院时间为(3.0±1.4)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0.8± 6.1)min, 术中出血量为(12.8±3.0)ml, 肠蠕动恢复时间为(30.7±3.0)h, 住院时间为(4.3±1.2)d;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82、6.9084、3.4392、5.1436, 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 4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 1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29, 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在临床中非常常见, 胆囊主要负责浓缩和排出胆汁, 同时对胆管压力进行调节, 胆囊黏膜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的重要作用, 该器官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以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血管和胆管的危险性, 但可能使部分功能良好的当囊被迫切除, 人体失去胆囊后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胆汁返流性胃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切除胆囊后还可能增加患者出现结肠癌的风险, 因此, 临床方面对“保胆取石”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相关研究学者[2]的观点认为, 对有生理功能的胆囊予以保留与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相符, 可避免传统手术导致的医源性创伤,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 4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 1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主要借助取石钳完成取石, 其目的就在于将结石完全取净, 但反复取石会使胆囊黏膜受损情况不断加重, 且取石钳容易将结石夹碎, 术中需要B超和多科室配合, 手术时间长, 风险大。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则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功能的具体情况, 无需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 可避免胆管出现医源性损伤的情况。其治疗目的是在取净结石的基础上保留胆囊, 同时对胆囊功能实施预见性保护措施, 防止其功能丧失;科学预防术后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整个手术操作过程贯彻了现代医学理念和精神, 真正做到了微创治疗, 安全有效[4, 5]。但因为研究时间、病例数的限定, 尚有需要不完善处, 需要临床进行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综上所述, 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驰, 吴刚.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390-391.

[2] 祁夫魁.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四川医学, 2012, 33(5):786-787.

[3] 张扬, 李卿明, 张胜亮, 等.双镜联合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40例临床体会.贵州医药, 2011, 35(12):1096-1097.

[4] 伍華飞, 何海清.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32):32-34, 37.

[5] 张丽华, 董自平, 穆艳顺, 等.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学创新, 2015, 30(2):139-142.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体会
对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螺旋CT平扫在胆囊结石成分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