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大自然大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2017-06-27邓广平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游学家长孩子

邓广平

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游学,指到新环境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而是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怎样利用游学这一种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才能、愉悦身心、提升人文素养呢?本校是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不拘一格降人才”———分层招募

1.分层招募。

我们精心设计了古朴典雅的《游学团招募令》,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报名,再组织班主任依据综合评估情况(品德表现、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遴选,分成上中下三等,每班各选3人,同时为每个成员建立档案,旨在进行个案的追踪培养。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渗透在教育的每个环节。

2.吸纳家长。

我们鼓励家长志愿者轮流参与活动。实践证明,家长在活动中非常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与孩子经常互相提示,互相交流,努力树立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健康积极的影响。家长的参与,也让活动多了一些安全保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如,我们让擅长摄影的家长负责拍摄花絮;让组织能力强的家长协助游学团小组长完成任务;委托细心的家长帮助管理后勤。

“不拘一格降人才”式的招募游学团成员,真正落实了“关注全体”。

二、“少年君子翩翩至”———礼仪培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游学前的培训是游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组织了有家长志愿者代表参加的培训,分“安全须知”与“文明礼仪”两部分内容。安全须知分为“乘车安全”“行进安全”“应急处理”等,各项又有具体要求,比如:不得随意离开队伍;往返前队长清点人数报给负责老师;严格划分活动区域,各分队在规定区域活动。这样指导明确,要求细化,才便于操作。

中国为礼仪之邦,而小学阶段是人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培训中,我们在文明礼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遵守社会公德,不涂抹刻画;所到之处,保持整洁;乘车、游学、就餐等按在校日常规范进行;注意坐立行走姿势;不喧哗、不推挤;不许带零食及碳酸饮料;待人礼貌,常说“请”“谢谢”等;相互关心;统一着装;带轻便双肩包,内放饮用水、少量零花钱、创可贴、晕车药、装垃圾的塑料袋等。

“高雅之风习习拂来,少年君子翩翩而至。”在外游学,更是考验学生言行文明、传统礼仪践行情况的最好时机。

三、“太傅引高雅,平民怀大和”———经典游学

儿童教育家陳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怎样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呢?可从三个方面做到“精”,力求成为孩子们的“经典游学之旅”。

1.巧用资源,选择地点。

首选名胜古迹。长沙有着悠久的历史,馥郁的文风,历来学风不倦。我们选择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岳麓书院等地作为游学点。作为伟人求学过的地方,一师范文化底蕴深厚。秋高气爽时,落叶金黄,日式院落、法式门窗、幽静长廊,典雅的蓝灰色调,深深地吸引了游学团的孩子们。

其次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现今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是对设计的一种衍生,也是对建筑文化的一种传承。有一段时间正值雨季,我们把游学团带进了“三馆一厅”,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而新建的长沙市博物馆更是气势宏伟。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青铜器,感受湖湘名人书画作品的魅力。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历史变迁、传统文化,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比老师在课堂上硬性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秀美的风景区也是不错的选择。静卧碧波中的岳阳君山是我们游学团喜欢的去处。岛上曲径通幽,湘妃竹葱郁斑驳。孩子们乍见之下,纷纷感叹“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曾学过的中华古典诗词在孩子们头脑中立体、鲜活起来。

2.巧设“任务卡”。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任务环节。要想顺利完成任务,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游学团成员体会到了共同攻克难关、共享胜利果实的成就感。我们通常采取设计“任务卡”、集中交代任务、分组行动、集中评比的步骤进行。如在一师范游学中有一个任务是“寻找后院的毛泽东石雕像,并拍摄创意集体照”。小分队成员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不同渠道完成任务。他们拍出的照片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也增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悟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3.安排体验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往往使我们感到更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类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解、认识、提高,激发了学习内动力。例如,游学团在“太平老街”一站中,小分队除了“集体完成手绘地图”,寻找“利生盐号”“宜春园古戏台”等历史悠久的店铺名外,还有一个手工制作面塑的体验环节。孩子们在民间老艺人的指导下,专注揉捏,精心描画,《三国》《水浒》等名著中的神化人物、憨态可掬的面塑小动物逐一诞生。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着湖湘文化的魅力与传统商业民俗风情文化。

4.节奏松弛有度。

游学过程中,适当的“散沙状”能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又能挖掘孩子们潜在的才能。记得游学团在铜官窑调整休息时,阳光明媚,孩子们有的在草丛中观察小虫子,有的和同伴嬉戏闲聊,有的女生找景点搞怪拍照,到处是欢声笑语。围桌午餐时,孩子们还很热情地让座、盛饭舀汤。高年级的孩子会自觉照顾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表面的松散,实则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礼貌谦让的美德也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积累于少年,受益于终生。”给“游学”这种古老的教育形式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山水古迹中开阔视野,领略自然之美、传统文化之韵;在攻克任务中,体现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自主与协作;在各式主题体验中,有更多机会去自发学习创造;在分享中锻炼胆量、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游学,让孩子的童年更值得回忆。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猜你喜欢

游学家长孩子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家长错了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