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探究

2017-06-27刘亚妮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

摘要:2016年全国60周岁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健康养老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国家解决的问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能够为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缓解青年一代的压力,但是这一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越发突出,单独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机构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逐渐为人们接受并成为高龄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重要选择。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特别是失能老人的增加不光对养老机构有生活方面的需求,还有医疗方面的要求,而我国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着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这个现实问题,这就使传统的单一的养老机构要寻求改变。医养结合这一新型的养老机构模式,将医疗护理引进到养老院中,两者双双结合,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以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

“医养结合”就是指将医疗护理资源和养老资源相互结合起来,使一加一等于三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医”是医疗护理服务,健康检查服务,康复保健服务,健身养生服务,疾病诊治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服务,精神健康疏导服务,文化传播服务,将“医”和“养”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满足老年人口对医疗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打破传统养老机构只养不医的现象。医养结合才是未来养老机构发展的长久之计,医养结合未来有四种存在形式:

1.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原有的医院或者社区医疗服务站,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同时提供养老服务。很多民营医院单一提供医疗服务无法和国家三甲等重点医院相比,而转型成为康复医院或者疗养院等为周边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既满足了周边社区的养老需求又为医院解决了惨淡局面,实现双赢。

2.原有的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服务资质

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多数都没有医疗资质,可以引进医疗设备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改革,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关于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建设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

3.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

养老机构可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协议,定期上门为养老院内老年人做身体健康检查,一般疾病治疗和术后康复等,遇到突发性疾病等可以在转诊之前做好正确的处理措施。现在很大医院病床难求,很多老年病人在术后都不愿意出院,担心术后康复问题,而如果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就能解决老年群体这一需求,同时这种养老模式也是国家所鼓励。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

依靠社区形成的卫生服务网络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二、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随着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也得到极大的延长。截止到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统计,中国到2050年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 5亿,远超很多发达国家的总人口。老年人口过多,人口红利就会降低,人口红利降低了,劳动力就会不足,我国乃至全世界老龄化问题都已经日渐严重,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护,高患病率、老年病种类多、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需要攻克的问题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各国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2.家庭养老方式负担沉重

调查显示,衰弱老年人口其中有70%的主要照顾者是家庭成员,平均花费的照料时间是5年, 在1年以上占87%,10年以上占21%。另外,随着社会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人们思想发生转变,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高,空巢老人增多,到2010年,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49.3%,其中独居老年占9.7%,特别是80后,90后这些独生子女夫妻双方需要供养四位老人,子女不光需要应付来自工作和住房方面的压力,还要承担自己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无法有大量的时间来陪护老人。失能和高龄老年人的护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一老生病,全家受困”,由家庭自己护理已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3.医养结合服务的社会供给不足且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的养老机构长期以来由于不具有医疗资质,只能“养老不医疗”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大多数养老院只能提供简单基本的生活服务。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人均养老床位只有1.59%,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2%~3%,更是遠低于发达国家的5%~7%的水平,这样看来我国的养老床位应该供不应求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养老院的床位空闲率达到50%~70%。而医疗机构仅能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型医院一般只能提供各种疾病的救治,而对于一些大病或者老年人术后都有一个漫长的康复期,还有一些癌症晚期的老年人患者都需要后续细致的治疗和复健,但是由于家庭和养老院无法提供这一服务,造成老年人不愿离开医院,希望将术后并发症风险降到最低,但是这种行为就导致了医院床位紧缺,新来的患者没有床位可以作为术后使用,很多医院只能在走廊过道等地方加设床位,影响其他患者的病情恢复,医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老年人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更浪费了医院的医疗卫生资源。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

1.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

近几年来我国对此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养老机构改革发展的政策,例如2015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出台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等。这些政策涉及减免税收,放宽国家政策,土地使用规划等多个方面,对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有关老年人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被多个部门分开管理,各部门分管职能分工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监管,造成主管部门有关老年人工作交叉重叠,责任不明,直接导致尚在发展之初的医养结合模式处于 多头管理的局面,利益纷争、责任推诿频繁出现在各部分之间,严重阻碍了医养结合稳健发展。政策支持不足已成为制约养老 机构发展医养融合的重要因素。

2.资金投入不足,民营机构受冷遇

与普通养老院相比较,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般的民营机构无法承担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疗技术人员的资金投入,伴随着提高养老和医疗服务水平,老年人的入住费用也加倍增长。除了基本生活服务费用,还需要支付医疗护理,药物的费用。公立养老机构由于有国家的扶持,属于定点医疗保险覆盖地区,可以为老年人报销部分费用减轻负担,而民营养老院不属于国家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慢性病,康复治疗、护理保健等医药费用都不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内,由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收费高,很多老人无法负担这些费用而无法入住。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个问题不能进行完善解决,将很大大的阻碍养老机构这一改革发展。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处于亏损状态养老机构超过三成,平均床位空置率达到48%。尽管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趋势,但高投入,高风险,慢回报等一系列问题,使民营资本并不能发挥政府所期待的作用。

3.养老机构老年护工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19.5%,养老护工需求将要达到500万人。老年人护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年护工是今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行业的不规范,养老机构资金不足希望节省成本开支,以较低的工资待遇招聘的护理人员都是临近的农村妇女,下岗职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学历低,流动频繁,没有丝毫的护理经验,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老年照护在国外是一门专门学科,从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都可以获得专业的培养,而我国在这一领域极度缺乏专业人才的储备。 除了观念原因外,其现实困境主要是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及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未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造成其职业发展定位模糊,权益无法保障。

4.普遍缺乏老年科医生

老年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流行病学、老年预防医学(包括老年保健)及老年社会医学等,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国缺少真正意义的老年医学,医院里面有内科、外科、心血管科、儿科等,却没有专门的老年科,很多老年病不是以年龄划分,国外更强调的是失能,凡是失去能力的,都归为老年病。虽然老年医学在国内已被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多重视理论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实践的发展,与老年人过少的接触机会导致学生对老年护理行业认同感不高。而且国内還没有系统的有关老年医学专科培训的项目和学校,资格证的认证考试和颁发空缺,都是影响老年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建议

1.完善医养结合的相关法规政策

在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立完善的政策法规。政府要完善有关养老的配套性正常,对养老机构实行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中的作用来打破这一模式发展的桎梏。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情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资金,用地,设施设备等纳入当地发展建设规划中,鼓励社会资本的投资,加强确保政府补贴到位,调高定点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给予政策扶持。

2.加大政府投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养老机构转型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提高养老服务公共财政支出,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同时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扩宽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支持民营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转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公立和民营两种机构的优势。但是由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报慢,政府必须加强政策支持,使民营养老机构在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享有公立机构相同的政策才能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

3.从提高素质、改善待遇入手,多方面造就专业的养老医护队伍

养老医护专业人员的缺乏是我国养老机构像医养结合型转变的另一重要阻碍因素。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难度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政府应该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的收入激励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地方政府还可以聘用退休的护理专业人员对外来务工人员或下岗职工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基本的护理工作,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在个医学院设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为老年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积极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志愿点等缓解医护人员紧张。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也都会变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中国古代人的追求,而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追求的不光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还要老有所乐,健康养老,解决老龄化的重要现实问题,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丹,冯泽永,王霞,李秀明.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5,4:25-28.

[2]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129-136.

[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恺悌,孙陆军,牟新渝,王海涛,李明镇.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2:11-16.

[4]王玉芬.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思考[J].开放导报,2016,3:75-80.

[5]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3-68.

[6]郝晓宁,薄涛,塔娜,刘志.我国医养结合的展望和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6,11:3-6.

[7]廖芮,张开宁,王华平,刘湘源,邓睿.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7,3:270-277.

[8]程亮.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发展新路径探究[J].中州学刊,2015,4:78-82.

[9]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9:101-107.

作者简介:刘亚妮(1990-),河南信阳人,首都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