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2017-06-27温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病死率尿量容量

温宇

【摘要】 目的 探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24例。参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 治疗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 比较两组患者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尿量以及1个月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CVP为(10.5±1.2)mm Hg

(1 mm Hg=0.133 kPa)、MAP为(76.7±11.7)mm Hg、ScvO2为(78.2±9.4)%、PaO2/FiO2为(378.3±50.2)%、尿量为(0.48±0.12)ml/(kg·h), 均高于参照组的(6.4±1.2)mm Hg、(60.7±13.7)mm Hg、(57.5±8.0)%、(336.6±54.5)%、(0.34±0.12)ml/(kg·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357、4.3508、8.2156、2.7570、4.0414, P<0.05)。治疗组1个月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0.8%(5/24)、12.5%(3/24), 均明顯低于参照组的50.0%(12/24)、41.7%(10/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0、5.1692, P<0.05)。结论 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显著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改善预后,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早期目标导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38

脓毒性休克是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亦是重症医学亟待解决的焦点。EGDT可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 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PiCCO能够连续性监测脉搏轮廓, 同时经肺温度可对心排量稀释进行监测, 其属于一种全新的联合应用技术, 其可对心排量、血流动力学予以精确、连续性监测, 近年来, 其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性成果[1]。本文选取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进行以下总结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2], 并将终末期多脏器衰竭、妊娠、哺乳期女性及股动脉置管禁忌证患者排除。其中男22例, 女26例, 患者年龄21~63岁。其中脑血管意外12例, 重症胰腺炎16例, 挤压伤综合征3例, 外科术后3例, 重症肺炎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24例。

1. 2 方法 参照组依据CVP进行EGDT, 治疗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 具体操作如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锁骨下或颈内静脉之中, 并将PiCCO专用监测导管置入股动脉中。选择温度为8℃的低温生理盐水8~15 ml注入经中心静脉, 在PiCCO技术指导下, 利用PiCCOplus容量监测仪对MAP、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DE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进行监测。

早期复苏应达到如下目标:ScvO2>0.70;尿量>0.5 ml/(kg·h), MAP>65 mm Hg;收缩压(SBP)>90 mm Hg, CVP在8~12 mm Hg。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PaO2/FiO2、ScvO2、M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参数进行测定和记录;定时测定尿量;统计1个月内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相关参数比较 治疗组CVP为(10.5±1.2)mm Hg,

MAP为(76.7±11.7)mm Hg, ScvO2为(78.2±9.4)%, PaO2/FiO2为(378.3±50.2)%, 尿量为(0.48±0.12)ml/(kg·h);参照组CVP为(6.4±1.2)mm Hg, MAP为(60.7±13.7)mm Hg, ScvO2为(57.5±8.0)%, PaO2/FiO2为(336.6±54.5)%, 尿量为(0.34± 0.12)ml/(kg·h), 治疗组相关参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357、4.3508、8.2156、2.7570、4.0414, P<0.05)。

2. 2 两组1个月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治疗组1个月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0.8%(5/24)、12.5%(3/24), 参照组分别为50.0%(12/24)、41.7%(10/24), 治疗组1个月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0、5.1692, P<0.05)。

3 讨论

脓毒性休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方面在近年来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抗休克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就是积极的进行液体复苏, 且循证医学以及在研究中证实EGDT在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方面的价值。然而在临床实际治疗工作之中, 出于对危重患者易出现肺水肿、心肺功能不全等方面的考虑, EGDT的依从性及6 h内EGDT的达标率依然出于非常低下的状态, 进而对EGDT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普及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相关研究发现[3], 在PiCCO指导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EGDT, 可取得较好的液体复苏效果, 并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对患者SVRI、ITBVI、GEDI、CI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心功能、肺水肿、有效血容量等进行准确评估, 以保证EGDT更准确、安全的进行。另有文献报道[4], PiCCO可对心脏前负荷指导容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 并且可防止容量发生过量负荷引起肺水肿, 以使脏器正常灌注得到保证, 除此之外, 机械通气过程中胸腔内压力变化以及心肌顺应性、心脏瓣膜功能等因素不会对PiCCO评估心脏前负荷产生不良影响, 切实提高容量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往临床多依据CVP进行常规液体复苏, 由于CVP无法将心脏前负荷精确的反映出来, 主治医生往往在未进行充分液体复苏时就盲目的通过增加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方式使患者血压得以维持。

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 治疗组PaO2/FiO2、ScvO2、MAP、CVP及尿量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且治疗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在PiCCO指导下, EGDT可将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氧代谢等得到显著改善, 并可显著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原因就在于PiCCO能够监测有创血压, 并在患者休克时将其血压情况准确反映出来, 在容量监测基础上, EGDT可快速达到标准要求, 尽早发现肺水肿, 防止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改善生活質量。

综上所述, 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显著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改善预后,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刚, 王标, 郭小芙, 等.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 16(4):516-519.

[2] 林凤, 唐忠平, 管亚慧, 等.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山东医药, 2012, 52(43):65-67.

[3] 谭小丽, 李峥, 刘丽秀, 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2):172-175.

[4] 秦文波, 黄寨.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4(5):733.

猜你喜欢

病死率尿量容量
水瓶的容量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鼹鼠牌游乐场
大脑的记忆力容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