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

2017-06-27孙巧松张晖栾中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重症患者神经内科

孙巧松+张晖+栾中钦

【摘要】 目的 探索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患者由医生依据抗生素治疗指南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者依据PCT检测水平决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5.4%,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0.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WBC、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5±0.6)d, 短于对照组的(9.2±1.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42, P<0.05)。结论 监测PCT对指导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兼备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30

抗感染治疗是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的重要治疗措施[1]。在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时, 以往常用的炎性指标为CRP、WBC等。但是, 临床研究报道称, 这些炎性细胞缺乏早期诊断特异性[2]。PCT是近年来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新指标, 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优于其他炎性指标。本文以8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索分析PCT指导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纳入8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病理类型包括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等。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 年龄45~68岁, 平均年龄(55.5±7.6)岁;观察组:男24例, 女17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6.0±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由医生遵循抗生素治疗指南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 2. 2 观察组 依据患者PCT水平制定抗生素应用方案, 监测感染后第1、3、5、7天清晨, 空腹抽取2 ml肘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CT水平(试剂盒购自德国布拉姆斯公司)。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标准:患者血清PCT水平>0.25 mg/L时。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治疗7 d后, 观察评定:①治疗效果, 有效的标准为, 治疗后, 患者的WBC(<10×109/L)、CRP(<40 mg/L)计数下降至正常水平。②治疗前后患者的WBC、CRP、PCT(观察组)水平。③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5.4% (35/41),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0.5%(33/41), 组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BC、CRP、PCT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WBC、CRP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WBC、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5±0.6)d, 对照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为(9.2± 1.7)d, 组间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42, 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 长期卧床, 意识不清, 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3]。因此, 院方一般将神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视作“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区”。感染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病死率, 这对神内重症临床医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 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

为了使得抗感染治疗更加合理, 临床就用药指标进行多次尝试[4]。目前临床常用的炎性指标较多, 如前文所述的CRP、WBC等。研究指出, 相较于WBC、PCT与CRP的诊断意义更高。而与CRP相比, PCT的显著优势为, PCT水平正常即可排除细菌感染[5]。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 是一种能够反映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的蛋白质[6]。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 PCT的含量极少, 当感染真菌、细菌后, 血浆中的PCT水平显著升高。但是, 自身的免疫性反应、慢性炎症并不会导致PCT水平的增高, 这是因为, PCT的活化是由炎性因子诱导参与, 细胞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CT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单纯为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不会受到用药等因素的影响。此外, 人体分泌PCT的速度极快, 当机体被细菌、真菌感染后2~6 h左右就能够在循环系统中检测到PCT, 其峰值水平一般在感染刺激后12~48 h出现, 因此, PCT可以作为感染早期的明确诊断, 且具有检测耗时短、准确率高等特点, 在患者感染初期, 为医生的抗生素应用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 避免抗生素应用过度导致耐药、或严重感染使得患者病情加重等情况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得出结果如下:①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5.4%, 对照组为80.5%,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WBC、CRP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WBC、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統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5±0.6)d, 短于对照组的(9.2±1.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42, P<0.05)。提示依据PCT抗感染治疗, 可有效地缩短抗生素的应用时间。结果证实了监测PCT对指导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 监测PCT对指导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兼备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劳永光, 黄庆, 宋晓娟.降钙素原指导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疗的临床实践.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9):1479-1481.

[2] 刘海华, 陶晓根.降钙素原对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指导价值研究.安徽医学, 2015, 36(11):1342-1345.

[3] 张谨超, 崔朝勃, 黄蕾, 等, 重症医学科老年心衰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国际呼吸杂志, 2014, 34(20):1540-1543.

[4] 朱丹化, 叶盛, 陈祥斌, 等.降钙素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合并感染中的表达及价值.浙江医学, 2015, 37(8):647-649.

[5] 侯艳, 陈卫强, 刘卫, 等.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肺部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临床军医杂志, 2014, 42(10):1007-1008.

[6] 张秀丽.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综合临床, 2014, 5(6):619-622.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重症患者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