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现与应用
2017-06-27范杨慧董峰
范杨慧+董峰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且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学时普遍被压缩,这一矛盾亟需计算机基础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微课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便利的条件,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综合考虑技术性、普适性、经济性、灵活性以及效果等多种因素,开发因材施教的微课,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使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助推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录屏型微课;计算机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60-03
一、研究背景
计算机基础课是各高校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学生适应未来发展,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以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中学阶段受重视程度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相差悬殊。
我校提出在开课前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测试,对于测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提出免修机制,推荐学生选修诸如《MS OFFICE高级应用》等更高级的计算机类课程。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差距,但是其余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依然差距很大,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上对所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逐一辅导,纵使教师根据测试成绩进行分组教学,组织实行责任帮带,部分学生依旧无法完成任务,造成心理上严重的挫败感,容易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信息化要求日益提高,而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现各高校的基础课学时普遍被压缩,这一矛盾亟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育生态环境[1]。
二、微课应用的瓶颈
黎加厚认为微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视频在10分钟内,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微课多采用视频的形式,具有便携性、跨平台性等优点,计算机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更是为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便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学习,也便于教师在点滴的、碎片化的时间内更新知识储备进行自我提升。
微课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有效解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但实际上微课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要将整个课程划分成多个知识点,开发微课实现起来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3]、技术门槛高。现有的微课资源多数是为参加微课比赛而精心设计的,资源相对分散并且不系统。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不能将现有的微课资源直接生搬硬套到课堂当中。因此需要寻求灵活性好、自由度高、易学易用易实现,并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原有的认知结构等因素进行微课动态开发与实现的技术和方法。
三、微课的主要类型
目前微课开发主要类型有教学录像型、多媒体讲解型和屏幕录制型。教学录像型是将教师的讲课、演示、示范等教学活动利用摄像机或录播系统拍摄下来,制成教学微视频[2],适合名师、权威专家或需要展示肢体动作和实物比较多的课程,诸如百家讲坛、体育类、实训类等课程。多媒体讲解型多借助诸如PPT动画、Flash动画、3D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过程,适用于讲授原理性知识或需要直观、动态呈现的内容,例如医学中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演变过程。屏幕录制型适用于计算机类课程,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借助录屏软件将围绕计算机软件展开的具体操作进行屏幕录制和编辑,这种方法开发工具容易获取,技术门槛低,易学易用易实现,成本低,效果好,并且时间上比较灵活,教师可根据情况自由选择课前录制或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进行录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当然也可以三种类型同时存在、相互结合,开发混合式微课,借助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合成和编辑。
四、微课的实现与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點与原有认知结构,综合考虑技术性、普适性、经济性、灵活性和效果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微课并予以实现,开发出具有因材施教性质的微课,从而让微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意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办公软件的学习和使用,现以“Excel基本操作”为例,主要说明录屏型微课的实现和应用,以及针对不同知识模块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微课。
1.明确目标,设计主题
Excel基本操作的主要目标和重难点主要是单元格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和应用,为了更好引入课题,特设计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以“统计考生信息”为主题的微课。通过身份证号、费用等信息的录入让学生明白单元格设置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对成绩的简单统计完成对基本函数、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根据身份证号提取出生日期、计算年龄和判断性别等操作逐渐向高级函数过渡。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实现,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实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学习。
2.教学设计,分层教学
在Word部分已学习利用表格制作个人简历以及简单的信息统计,学生对单元格、排序和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利用先行组织者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结合,课前展示考生信息表效果图,让学生明确任务、直观感受到学有所用,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函数的引入,内容相对抽象,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实现课前先修、课堂辅助反复学习;对于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实现进阶探究和拓展训练,从而实现同一课堂不同层次的分层教学,如图1所示,也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微课的开发者、课程任务的设计者、课堂的参与者、课程进度的引导者和主导者;学生是微课的使用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探究者、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只是作为被灌输的对象、教学过程的旁观者的尴尬局面。
3.技术选择,具体实现
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围绕常用的办公软件展开这一特点,采用屏幕录制型微课进行实现,目前常用的屏幕录制软件有Camtasia Studio和BB FlashBack,这两款软件在界面布局和功能方面比较相似。本例采用简单易实现的BB FlashBack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只需在演示前根据需要选择录制的范围、是否录制声音和最小化托盘(如图2所示)。当选择最小化托盘之后,教师只负责讲解和演示即可,也就是只需关注教学任务本身,无需为录制工作分散精力,教师毫无技术压力和恐惧,该软件会悄然自动完成全过程的录制。
在录制的过程中,针对比较抽象和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事先制作多媒体动画辅助演示和讲解。在演示完成时选择停止,即可自动跳转到如图3所示的视频编辑状态,根据需要进行添加说明文字和交互控制或者删除误操作部分等编辑操作,导出MP4、AVI等格式的视频,完成微课的前期录制,便于在PC或者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也便于后期采用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或者Edius、Premiere、After Effects等更为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添加特效或者剪辑合成。
针对计算机硬件组成模块,由于需要对计算机各组成部件进行实体展示和讲解,可采用教学录像型微课。计算机工作原理模块的内容相对抽象,仅仅依靠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借助Flash动画、PPT动画等即可实现直观、动态、形象的呈现,也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该模块可采用多媒体讲解型微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选择微课开发的类型和技术(见图1),这种实现方法和思路也便于在其他课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4.上传反馈,修改完善
最终开发的微课可上传到视频网站、云盘或者在线学习平台,供学习者在线学习、下载至PC端或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者可根据使用情況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便于开发者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应用微课的教学效果
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学时已由原来的45学时压缩至32学时,笔者开始采用微课辅助教学。通过对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213人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386人采用题型和分值相同、难度相当的题库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两学期的成绩如图4所示,发现在课时缩短、班级和人数增多的情况下,不及格的比例明显降低,因此采用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微课为学习者提供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同一课堂不同层次的教学以及课堂内外的进阶拓展。在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微课只是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辅助传统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尤其在学生信息化能力薄弱的初期。教学过程是思想和智慧碰撞的过程[4],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正确的引导,因此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和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2016(3):104-112.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14(6):24-32.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4]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