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事故要原因
2017-06-27张建林
张建林
当前,船舶碰撞桥梁事故在广东辖区多发,尤其是进入汛期及台风季节,为桥区监管带来了难题。2015年以來,广东海事局辖区发生了多起船碰桥事故,尤其是今年以来,船碰桥的小事故频频发生,其中也不乏一些影响较大的事故。
为有效遏制船舶触碰桥梁事故发生,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广东海事局一方面积极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应对措施。4月14日,广东海事局组织召开了辖区防范船碰桥工作专题研讨会,分析近三年来船碰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总结防范船碰桥事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今年6月1日开始,广东海事局联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为期一年的防范船舶碰撞桥梁的专项整治行动,目前该行动正处在警示教育和隐患排查阶段。
近年船碰桥事故多发
2007年6月15日5时,装载河砂的“南桂机035”轮偏离航道,与广东省九江大桥发生碰撞,造成8人死亡,桥梁垮塌200米,举国关注。船舶碰撞桥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同时也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巨大。
尤其是今年,广东辖区面临的船碰桥事故局面严峻。今年1月8日19时,装载砂石的“惠丰年298”轮与广东省中山市洪奇沥大桥发生碰撞,造成墩柱断裂,桥面下沉80cm。今年4月1日9时55分,由佛山开往海南的芜湖籍散货船“新晨光20”轮在弯道处由一级航道错入四级航道,未发现桥梁通航净空限制,也未采取有效措施,轮顶部与莲溪大桥跨中发生撞击,被撞梁体端偏移约1.6米,下部11号墩轻微倾斜,墩顶发现环向裂缝,墩顶桥面板损坏。
珠江三角洲桥梁多风险隐患大
“发现问题我们就要积极找到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广东海事局总结近些年来船碰桥事故的经验教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规律。”广东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吴建生向记者介绍,当前,广东海事局辖区通航水域桥梁众多,旧桥建设标准低是造成船舶碰撞桥梁最关键的原因之一。目前广东辖区桥梁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其中广州辖区等级以上航道有152座桥梁,佛山148座,东莞126座,中山98座。相当部分桥梁建设年代久远,通航等级低、防撞设施缺失,而目前部分航道等级提升,但旧桥通航等级并没有相应提高。
他举例道,1997年建成运营的广深高速公路川槎大桥,坐落在倒运海水道中段,日均断面车流量超过10万辆次,是珠三角经济大动脉。不过由于该桥通航净空高度6.49m,为该水道最矮的桥梁,再加上该水道来往船舶频密,日均船舶流量超过600艘次,在特殊水文和气象条件下,极易发生船舶触碰桥梁事故。2013年4月24日11:25时左右,“顺宇7”在航经川槎大桥时,其船艏桅杆、驾驶台顶部先后与川槎大桥F3-F4桥墩之间的通航孔(上行)横梁发生擦碰。2016年4月16日9:30时左右,“穗东方326”从东莞中堂开往广州莲花山,在航经川槎大桥时,船艏输送带龙门架与川槎大桥上游F3-F4#通航孔外边梁(5#)马蹄及T构端横梁交接部位发生触碰。
一系列的事故也让属地海事管理部门东莞海事局麻涌海事处感到非常棘手,为此他们多次走访约谈该桥梁业主单位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重点宣传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讲解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推进川槎大桥限高架等“三道防线”建设,最终成功促成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被动“要我建”到主动“我要建”的观念转变。2016年9月成功推动川槎大桥业主开展电子检测线(激光防撞预警系统)、电子报警线(电子监控告警系统)和防撞物理线(水上限高架)“三道防线” 建设,其中川槎大桥限高架同年11月份开建,总造价超过3000万,预计川槎大桥“三道防线” 建设在2017年7月投入使用。
与倒运海水道类似,佛山顺德水道的一些桥梁因建设年代及规格不一,有高有矮,最特别的是,该水道前后入口位置的桥梁较矮,而水道中间的其他桥梁则很高,矮的桥梁把船卡在外面造成瓶颈,所以里面的桥梁建得再高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是诱因
船舶驾驶员防范意识不够,经常只凭经验驾驶,也是导致桥梁水域高风险状况发生的关键诱因之一。据了解,2007年广东佛山船碰九江大桥事故发生后,对广东辖区航运企业造成很大触动,行业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防范意识又逐渐减弱,相当部分航运企业不重视船碰桥的风险,没有相应的管理环节,船员防范意识淡薄、操纵技能欠缺,突出表现在船舶开航时,驾驶员不掌握拟通过桥梁尺度和本船尺度,凭经验、甚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驾驶船舶通过桥梁水域,在通过桥梁水域前也未能做到加强了望、谨慎驾驶和使用安全航速。
吴建生介绍,近段时间,广东海事局正在强化强化船舶报告制度,一千吨级以上的船舶和第一次到珠三角地区的外省籍船舶,每次都要向广东海事部门报送航行计划,航行计划里面必须有出发港及到达港靠泊码头具体位置,途中经过什么桥梁、航道、航路怎样走等信息,“通过海图的航线计划制订,一方面,船方在该船过桥前可以提前评估一下是否能够通过,做到提前预防、防范船碰桥;另一方面,海事部门也能掌握船舶过桥相关信息,方便监管、服务。”
海轮进江增加碰桥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内河船舶大型化、海轮进江等新情况也增加了船碰桥的风险。“由于海轮船员不熟悉内河航行环境,所以外地海船进江(内河)比内河船碰撞桥机率要大。”吴建生表示,船现在进江海船吨位一般都较大,到佛山辖区的进江海船吨位最大达8000多吨,由于船舶吨位增加导致船舶尺度、净空高度超过现有航道、桥梁通航能力,船舶操纵能力也受限等,所以加大了船碰桥的几率,也加重了船碰桥的后果。
通航环境复杂有影响
当前通航环境复杂也提高了船碰橋事故的发生几率。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河道纵横交错,不同等级的航道相互连通,容易发生船碰桥事故的低等级航道往往不在通航密集水域。同时,桥梁水域通航安全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汛期水位大幅上升、水流湍急,大雾天气时常发生,均增加了船碰桥的风险。去年的韶关船碰桥事故是因为洪水引发闲置船舶漂移,而东莞广深高速多次发生的船碰桥事故,也是因为上游洪水提前,本来端午节才有的高水位3月份就到了,那些凭经验过桥的船员没有做好船舶过桥的规范动作,所以酿成事故。
监管存困难航行资料有缺失
广东海事部门积极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但是由于珠三角水网区域桥梁十分密集、桥梁水域监管法规缺失、航行资料欠缺等因素,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据了解,当前并无法规对船舶超航道等级航行等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高度的标准没有法规规定,也是导致海事部门监管难的原因之一。目前《广东省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船舶通过通航桥孔,应当保留足够的高度,并与桥墩边缘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这里保留足够的高度没有明确的标准,目前只有东莞的倒运海水道规定了进江海船必须保留1.5米的富裕高度,而且不适用于内河船。
此外,根据法规要求,船舶要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2007年船碰九江大桥事故后,广东海事局组织编制了《珠江航行指南》,虽然有所有水道的桥梁净空高度,但资料已较为陈旧,2015年《航道法》出台后,明确了航道管理部门出版航道图的职责,但是至今仍未见有新的航行资料出台。
开展桥梁专项治理行动
为尽快扭转船碰桥事故多发的不利局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广东海事局计划从今年6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综合治理行动。组织珠三角航运企业和进江海轮集中开展船碰桥事故警示教育,要求航运企业组织所有驾驶员进行桥梁水域通航安全培训教育。要求本地航运企业把船舶过桥行为列入关键性操作,并在船舶驾驶台张贴船舶过桥安全须知。对到港的1000总吨以上船舶进行防止船碰桥专项检查。严格执行《广东省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广东省府令2014年第200号),进一步明确查处标准,加大桥梁水域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同时,广东海事局还将进一步完善防止船碰桥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开展风险评估,把通行能力差、通航密度大、防撞能力弱的桥梁水域列为重点监管水域;加强桥梁水域巡航检查力度,利用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加强船舶过桥行为的远程管控;加大重点桥梁交通管制力度,结合航道等级、通航条件和通航船舶实际情况,制定禁止超过通航尺度上限的船舶通行、超过相应吨位的船舶报告后通行等交通管制措施;组织各业务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在船公司监督检查中增加防止船碰桥检查内容,在实施船舶报告制度中要求船舶报告拟通过桥梁的航行计划,在船员管理中加强船员防止船碰桥的培训教育。
广东海事局还将加强重点时段桥梁水域安全监管,在汛期安全监管中,将防止船碰桥作为重点检查内容,组织开展餐饮船、无动力船、闲置船、休眠船和“三无”船等船舶的排查,督促有关方面做好船舶清理和加固工作,对于安全隐患整改不落实的,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当遇有洪水和浓雾时,采取有力的交通管制措施,禁止或限制相关船舶通过桥梁水域。
最终,广东海事局将通过行动进一步推动改善桥梁水域通航环境。在持续推动桥梁单位严格配置桥梁助航标志和预警标志的基础上,广东海事局将进一步推动桥梁单位借鉴成功经验,推荐安装配置船舶高度探测仪、声光报警器、LED显示屏等预警设备以及桥梁通航孔限高栏、导向栏等防撞装置。建议航道主管部门尽快向社会公布航道和桥梁水域基本通航要素信息。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加快旧桥改造,对有关桥梁加装防撞墩、防撞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