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

2017-06-27刘朝阁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刘朝阁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对于立德树人、固本培元,对指导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依据当今的世情、国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了准确定位,在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中华民族及其孕育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客观的判断,并进行了富有学术性的梳理。他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标志,是推动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维系民族存在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能脱离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习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汲取力量,继往开来。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未来的,对其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深入研究,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发挥其超越时空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经过挖掘和阐发,通过弘扬和传播,未来必定更加辉煌灿烂。在未来的世界文化中,中华文化必将以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占有一席之地,以中国表达塑造中国形象,把握世界话语权,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功能的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传递人文关怀,促进个人完善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是从个人角度,阐述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对于个体人格完善的涵养作用。传统文化作为包容万象的人文知识,可以提高个体的人文素养,传递人文关怀,对个体的精神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人与自然、自己与他人、人与内心的关系,增长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价值体系,筑牢精神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广大领导干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打造中国形象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可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多个重要场合,都自觉引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来表述他的思想,坚持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许多外交和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运用中华文化中的义利观、和合思想倡导建立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塑造了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四)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思想资源,助力治国理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体现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借鉴了其中的政治智慧和思想资源。例如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五)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道德建设,激发正能量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文化,重视道德的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崇德修身的精神追求,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并强调从中华传统美德中寻找思想道德资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习近平总书记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的论述,可以看到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表现在继承、转化、发展三个层次。

(一)批判性继承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庙考察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结合社会现实,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审视、有选择的继承,继承其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部分,抛弃其不合时宜的糟粕。

(二)创造性转化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绝不是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式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而是要对照当代社会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那些有价值的内容重新诠释、对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运用现代表达方式,激活其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阐发传统文化的时代新内涵,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使之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实现从传统到当下的过渡,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力量。

(三)创新性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不断创新才保持长久,如今传统文化能否实现创新性发展,事关中华文化的未来。这就需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结合中国的国情、世情,围绕今天中国的现实问题,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利用新的载体,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产生新飞跃,使之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完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

四、習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的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以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历史视角,审时度势,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积极倡导、传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有关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为具体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走上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分四个方面内容共18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讲明了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的问题,为今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责编 / 吴耀明)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