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颅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8例

2017-06-27

黑龙江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硬膜灌洗尿激酶

王 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好发于老年的慢性疾病等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后疾病,通常是因头部外伤3周后逐步出现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导致局部压迫以及颅内压增高[2-3]。传统治疗多采用的方式是钻孔引流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这类手术需要患者进行全麻,加上高龄、耐受差等因素,使得治疗效果不甚理想[4]。我院为了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采用了锥颅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6—2017-01间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4年《实用神经病学》中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存在明确的外伤史,且经过颅脑MR或CT等检查确诊;排除伴有脑梗死、脑血栓等患者;排除严重心、肺、肾、脏等功能衰竭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依从性不佳,中途退出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66.48±3.64)岁;单侧22例,双侧22例;影像学检查:高密度灶6例,等密度灶9例,低密度灶18例,混杂密度灶1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摔跌伤13例,坠落伤7例,其它原因4例。观察组44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47~76岁,平均年龄为(66.06±3.71)岁;单侧23例,双侧21例;影像学检查:高密度灶5例,等密度灶10例,低密度灶17例,混杂密度灶1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跌伤14例,坠落伤8例,其它原因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术前检查,对照组仅单独采用锥颅外引流术,手术方式为:为患者进行锥颅点局部浸润麻醉,根据CT显示确定血肿范围,并选择血肿最厚处进行穿刺(常用位置为顶结节附近),再根据CT计算出头皮与颅骨的距离,选择适宜的钻孔针长度。将颅锥锥透颅骨全层,成功后做好固定,并使得骨孔隧道略向前倾斜,以便于在置管时能使得引流管向前走。之后刮除钻孔产生的骨屑,在操作时,要注意不要伤到脑组织。最后涌出硬膜下腔不凝陈旧性血液,并留置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再进行缝合包扎。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术后6~8 h以及术后第2 d分次在患者的血肿腔中注入1~2万单位尿激酶和5 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夹闭引流管2 h,并控制好引流量。在注射尿激酶过程中应注意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相关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脑组织恢复、颅内积气评分等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1)治愈:患者经过治疗,血肿彻底或基本清除,病症体征消除,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并发症或轻微。(2)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部分消失,其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不影响或轻微影响正常生活,可能会出现并发症。(3)治疗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残余量较多,症状体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病情加重,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脑组织恢复、颅内积气评分等治疗指标较之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情况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2.4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回访,共回访88例,回访率为100%,未发现有死亡案例。对照组中,发现血肿复发4例,复发率为9.09%,需要再次行锥颅手术。观察组中无一例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神经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在颅脑损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5]。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中,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外伤3周后才会将硬膜下血肿的症状显现出来。有文献表明,血肿形成会造成的渗出和纤溶亢进,其主要原因是血肿腔内出血不断增多。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预后情况,甚至死亡[6]。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主张钻孔引流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锥颅外引流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方式。锥颅外引流术选择穿刺点的位置是血肿最厚层面,能够有效避开脑组织中重要的区域;同时,仅作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操作简单,也降低了全麻的风险;老年患者一般会合并有其他疾病,采用该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对其他脏器的损害,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7]。本文中,对照组仅采用锥颅外引流术,未进行灌洗,可能造成了血肿清除不干净,导致复发;而观察组联合了尿激酶灌洗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将患者的血肿冲出,保证了血肿腔内炎性物质的清除,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小剂量尿激酶的应用,能够有效溶解血肿,改善患者的脑脊液循环,有利于血肿的引流,提高疗效[8]。

本研究中,为8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发现采用锥颅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各项相关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锥颅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体征,消除血肿,促进患者康复,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1] 胡方进,陈爱珍,沈东炜,等.锥颅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4):246-247.

[2] 傅道聪,赵锦阳,韩华强,等.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1):201-202.

[3] 成毅,张莲芳.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106-107.

[4] 别小华,冯清亮,薛俊刚,等.锥颅与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51-1654.

[5] 蔡根平,王文浩,胡康,等.锥颅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6,59(12):1251-1252.

[6] 宋金和.微创锥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1):165-166.

[7] 熊学辉,瞿丹霞.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0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21(3):124-125.

[8] 郑建辉,翟小刚,乔艳,等.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5):61-62.

猜你喜欢

硬膜灌洗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