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精神引领高校共青团工作
2017-06-26王珏朱绍勇
王珏+朱绍勇
摘 要:周恩来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本文剖析了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探寻恩来精神对高校共青团的引领意义,使高校共青团成为思想堡垒,始终走在最前列,更好地实现时代价值,产生最深远影响力,结出实践之果,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常抓常新。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高校;共青团
共青团是联系高校广大青年学生的组织,它与其他组织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高校共青团联系的是一群青年学生,他们精力旺盛,思想多元,正处于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共青团将发挥桥梁与堡垒作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更复杂、更多元、更严峻的形势,弘扬恩来精神对高校共青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恩来精神时代内涵概述
新时期,共青团要更好地发挥恩来精神的引领作用,必须要深入剖析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高举恩来精神的伟大旗帜,发挥模范的楷模作用。
1.努力进取精神
周恩来同志于1898年3月5日,生逢乱世,此时的旧中国国内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强虎视眈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恩来同志以努力进取之精神,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一颗努力进取之心。他远赴日本、法国、德国求学,锐意进取,寻求国家与民族的出路;革命时期,他遭遇种种挫折,但永不放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忙于政务,一边努力进取,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保持一颗努力进取之心。
2.勤学苦读精神
周恩来同志一生时代跨度大,没有渊博的知识、勤学苦读的精神是无法造就一生的辉煌,也难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周恩来同志用勤学苦读的精神造就了自己,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求学时期,不满足学校课程,潜心图书馆与阅览室;革命时期,于戎马生涯不忘苦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务繁忙,仍然抓紧点滴时间勤学苦读,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3.一心为公精神
周恩来同志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心为公。周恩来同志虽然身為一国之总理,但是他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人民的公仆。他把人民置于主人的高度,为了时刻警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佩戴在胸前,深入到各行各业,他的步伐深入到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每一个角落。正是他一心为公的精神,才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
4.团结协作精神
周恩来同志胸怀宽广,他将“划一个最大的圈子”作为一种追求,无论什么时候都自我封闭,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他善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民,深入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不画地为牢;他善于协作,能够做到协调好一切矛盾,并创造性地提出求中存异的思想,从而成为党的事业的伟大缔造者之一。
5.求实严谨精神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求实严谨的,他发于言,躬于行。周恩来同志从学生时代就致力于培养求实严谨的作风,提倡“三要”。他认为作为一个人,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这三要真体现了他求实严谨的精神,他把这种精神落实在学习中。落实在革命实践中,落实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求实严谨也成为我党伟大事业的奠基石。
6.开拓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开拓创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蓬勃发展,这离不开开拓创新精神。周恩来同志从不迷信,他始终能够保持一颗独立思考的心,从来不会别人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而是敢于大胆怀疑;他善于利用错误,从错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能够批判地接受一切真理,并且将这种精神体现在革命与经济建设实际中。
7.自省自律精神
周恩来同志深知要想改变旧世界,首先要改造好自我,只有不断改造自我,善于自省自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周恩来同志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不断反省自我,改正自我,提升自我,严格要求自我。周恩来同志不仅如此,还具有自我批评的勇气,这是自省自律的更进一步表现。自省自律使人能够做到不骄不躁,功高而不奢侈,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二、恩来精神引领高校共青团
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代楷模,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弘扬恩来精神,发挥恩来精神对高校共青团引领作用。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坚定理想信念,使共青团成为思想堡垒
高校共青团是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保持高校共青团的先进性,必须要进一步坚定共青团的理想信念。周恩来同志正因为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并将之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相结合,才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多元思想对高校学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青年学生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开始淡薄起来,模糊起来,动摇起来。
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必须要深入开展学习“恩来精神”活动,用恩来同志努力进取的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团员,并以广大青年团员为辐射点,在高校营造“明理想、求真理、坚信念、不满足”等氛围,使高校共青团成为高校思想堡垒,使广大青年团员、学生紧密团结在共青团与党旗下,努力进取,将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深入,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2.面壁十年图破壁——坚持不断学习,使共青团始终走在前列
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必须要具有“面壁十年”的决心,勤学苦读,坚持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破壁”的机会,使共青团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随着高校共青团的发挥,不少高校共青团工作进入停滞发展困境,共青团难以发挥引领作用,工作理念陈旧,思想落后,工作方法老一套,迫切需要高校共青团在恩来精神引领下求破壁。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潜心“面壁十年”,乃至更久。首先,高校共青团要面“时代之壁”。时代在发展,共青团工作也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创新。这就需要高校共青团进一步提升学习意识,深入时代之潮流,调整工作思路,调整共青团时代定位;其次,高校共青团要面“党旗”之壁。高校共青团是我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高校共青团必须要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将高校共青团工作置于党旗引领下,成为党的传声筒,这样才能始终走在前列,源源不断地汲取发展动力。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服务学生,使共青团实现时代价值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学生主体意识薄弱,不少高校共青团组织行政化、去学生化现象严重,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这导致高校共青团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等。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必须要弘扬周恩来同志“一心为公”的精神,坚持服务学生不动摇,这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要坚持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本质属性,吸纳最广泛的先进青年参与到高校共青团,将学生置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与心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信息接收新特点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服役”精神,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共青团的时代价值,真正成为高校广大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来自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并成为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者。
4.凡朋友公益事,无不尽力——坚持团结协作,使共青团产生广泛影响
周恩来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真正做到“凡朋友公益事,无不尽力”。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也是“公益事”,这就需要高校共青团坚持团结协作精神,不仅实现共青团内部的团结协作,更要加强高校共青团在新时期与其他组织的团结协作,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解决共青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瓶颈。
高校共青团要加强与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之间的互动,学生社团与学生会作为学生自发性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校共青团与学生社团、学生会的团结协作将真正达到“凡朋友公益事,無不尽力”的大境界,充分利用高校一切人力、物力资源,做好共青团工作;此外,高校共青团还要善于与其他高校团组织、社会组织等互动。高校共青团只有不断拓展互动主体,才能善于借力,才能取长补短,克服自身的薄弱点,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的社会影响力与渗透力等。
5.发于言,著于行——坚持务实严谨,使共青团结出实践之果
新时期,不少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浮躁现象,这需要高校共青团发扬周恩来同志“发于言,著于行”的精神,坚持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坚持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学生,而不是止于言,趋于利。
高校共青团要根据自身定位,将共青团定位与共产主义事业、高校发展、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高校共青团只有坚持务实严谨的精神,才能洞悉新时期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事业助力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与学生终生发展等,务实严谨必将使高校共青团结出实践之果。
6.深究而悉讨——坚持开拓创新,使共青团工作常抓常新
时代日新月异,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弘扬周恩来同志开拓创新精神,深究而悉讨,才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常抓常新。周恩来同志正是坚持开拓创新,才能适应不同时期革命需要、工作需要、社会主义事业需要。
高校共青团要做到深究,定期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思,查找共青团工作的亮点与不足,做一个会思考的群众性组织,这样才能突破经验主义的束缚,不迷信,才能不断创新共青团工作思路,变革工作方法,不断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载体,例如发挥全媒体优势;高校共青团要做到“悉讨”,这就高校共青团利用一切平台,组织最广泛的讨论交流活动,倾听最广泛的声音,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工作思路,优化与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三、结语
总之,恩来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挖掘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将恩来同志的精神与高校共青团实际结合起来,发挥共青团先进性作用,更好地联系最广泛的青年学生,引导青年投身时代洪流,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我们相信,高校共青团在恩来同志精神引领下,必将成为一个高尚的组织,纯粹的组织,有影响力的组织,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组织。
参考文献:
[1]崇庆余.周恩来精神初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03):67-68.
[2]汪浩.论周恩来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56-57.
[3]王家云.周恩来精神研究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02):89-90.
[4]王乃德.周恩来精神品格的基本特征[C].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1998.
作者简介:
王珏,女,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文法学院分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等领域研究;
朱绍勇,男,江苏盱眙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研究。
课题项目: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恩来精神引领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LX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