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信息体验方式研究
2017-06-26王刚
摘 要:服务地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而课外实践活动中对获得信息的处理和转化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对高校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信息体验方式现状及其实践加以探索。
关键词:课外实践活动;大学生;信息体验方式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资源网络化、信息量急速增长等全球经济发展的现代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在校大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新形势下,如何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过硬的信息能力,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信息体验方式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和假期校外实践活动为主,同时还包括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参与科研活动,其信息体验方式主要有:
(1)校内外实习实训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作品,设计出模型,拍摄出影片等,实现由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
(2)寒暑假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接触到社会中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并结合实践工作,有针对性的汲取所获取的信息,帮助自身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纠纷、劳动合同、人际关系处理等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还能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完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在各种学科和技能竞赛中,学生通过积极准备和协作参赛,能够培养获取、处理、转化各种信息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拓展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展示自身专业实力、取得成绩的同时,得到更多社会的认可,还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
(4)在各种科学研究性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其信息研究能力和解读能力,提升所获得的信息的质量和深度,进而实现信息的转化与创新。
二、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信息体验存在问题及对策
1.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信息体验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科技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信息的体验方式也发生着重要变化。然而,当代高校大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信息体验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实习、实訓等)中以阅读报刊书籍和网络为信息体验的主要方式,但仅有少数学生表示能够充分吸收并熟练运用所获取的信息,自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能力提高的占比很小,大部分学生信息获取意识不强,运用现代化条件进行信息能力培养的效率不高;此外,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和滞后性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单一性,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拓展。以上诸因素,使高校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认知能力较差、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和信息分析、鉴别和转化能力薄弱等问题。
2.应对策略
从整体来看,高校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效果不明显、信息能力的整体欠缺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在指导他们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引导其不断拓宽专业课程外的视野和知识面,积极转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现状,加强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完善信息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课程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整体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的多样化、现代化和未来化,才能有效克服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单一性和滞后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应当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内涵建设,尤其是完善信息能力培养的课程门类,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效果。
(2)加强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后天的系统培训和自我实践,能够实现信息能力的提高。通过信息化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开展,能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使其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进而培养独立研究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通过文献检索、信息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但相对于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状,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方法较为落后,已不能充分适应信息时代对高校大学生信息处理和转化的要求。因此,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在讲授传统的信息化处理知识、文献知识、工具书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现代化网络建设等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3)培养信息意识,教会学生获取、创造信息。信息意识是指主动获取并有效利用信息的意识,包括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分析与判断以及对信息的转化利用能力。高校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获取、掌握、研究和创造知识信息的能力。这需要通过信息化课程建设和教师指导实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关注日常有用信息,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吸纳能力。同时,要注重扩展其接触的信息领域,关注交叉学科或非专业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向,并使其学会主动联系自身专业,达到知识交叉和能力综合培养的目的。
(4)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单一的课程教学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多途径、综合性的训练与培养。高校应当积极利用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信息化物质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如举办讲座、报告会,介绍有关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开发利用,如何鉴别、选择和整理信息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有奖征文、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指导他们围绕与专业相关、知识面更为广阔的活动主题,有目的查寻资料、搜集信息并认真组织整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使其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帮助他们把获取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见人之所未见,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使他们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过渡,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与信息的创新能力。
(5)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的开展,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大效率的教育效果。在我国,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数字校园,高校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实际和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在线信息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准确检索和有效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2]吴涛.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2).
[3]郭黎康.浅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6).
作者简介:
王刚(1980.7—),男,汉族文学硕士,讲师,从事高校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
注:本论文为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A880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