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06-26李金

新课程·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李金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充分解读语文的文本思想,渗透德育,把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及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博弈的今天,中小学德育割裂性、碎片化特征明显,德育低效、失效和无效问题正困扰着不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年级教师,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就会出现德育低效现象,这就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语文是渗透德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及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融会贯通呢?试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文本特点,改善学生的品行

小学语文是开展德育的主阵地。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本信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还可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今家庭独生子女众多,许多孩子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或忙于生意,孩子就交给老人来管教。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往往是在老一辈溺爱中成长的,老人的娇惯导致他们产生肆无忌惮的心理,有的会对父母大喊大叫、呼来唤去……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辛劳,更不会感恩父母,认为父母对子女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实证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德育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内容、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德育熏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如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全诗虽才六句三十字,却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再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这是一篇语文味很浓的课,我们要通过学生对字面的感知、感受、感动,获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父爱如山。再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常常藏在平凡的小事中,藏在生活的点滴上、细节上、一言一行中!所以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信息挖掘,让学生找回缺失的美德,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我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教育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的,不同题材的文本体现着不同的语文素养:有的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精神,有的热情讴歌传统的历史文化,有的精彩地描绘壮美的山河,有的深刻阐述生命意义……我们在教学时,除了结合文本思想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应该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渗透学生不同的情感教育。

1.让低年级学生初步感知的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都是内容精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它们本身就是一块块情感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式的教学,采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还能不断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如《我上学了》,即使一年级学生还不认识字,也把它安排在课本最前面。这篇课文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實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此,教师在上课时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教材图片,通过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也就是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激发新入学学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

2.加强中年级学生德育的理性培养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道德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德育的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理性的培养,让德育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理性思考,课前,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生命的启迪。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生命的教学片断资料,让学生再次感知生命的价值,明白自己的生命从何而来?要在生活中体现怎样的价值?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了解作者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3.升华高年级学生的德育

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处在好奇爱发问的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景兴趣,使其迅速进入课文预设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渗透。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唯一”是什么意思,“唯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在多次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三、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之外,还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如组织学生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家乡、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他人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征文”比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等评选活动为契机,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熏陶,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些语文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将小学语文教材融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学生的思想素质必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