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读百遍,其“意”自现

2017-06-26颜婷婷

新课程·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言语阅读教学

颜婷婷

摘 要: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文意”是通过“言语”表达呈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细节切入,让学生进行角色体会,想象补充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品味“言语”,让学生在朗读中触摸情感、感悟文意、产生共鸣。

关键词:阅读教学;言语;以读促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逐渐从积累课文的“言语”向品味文本的“意蕴”转移。这让阅读教学“得意”之风盛行,过分强调理解文意,甚至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自主阅读,为“得意”而“忘言”。事实上,“言语”是“文意”的载体,“据言”才能“得意”。閱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品读“言语”,让“文意”溢于言表。

那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读“言”百遍,让“文意”自现呢?

一、细节切入,触摸情感

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常有聚“情”于一身的神来之笔。为此,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细节的精妙,于细微处感受“言语”寄寓的意蕴。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关键的“情感句”切入,抓住文章情感主线,为品味“情之深”做好情感铺垫。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句子。

生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震耳欲聋的声音是怎样的?你听过吗?

生2:听过。我爸爸锯木头的工厂就很吵,每次进去,我感觉自己的耳朵快要聋了。

师:有些同学还亲身感受过,在那里待着的时候,你感觉怎样?

生2:我想快点离开那里。

师:好!那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震耳欲聋”的感受。

生齐读(入情入境)。

师: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

母之慈,情之深,就蕴含在“震耳欲聋”中。教师以关键词“震耳欲聋”切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品读,身临其境,让深切的母爱变得立体。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细品文本,尝试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细节切入,引导学生品析文章“情感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角色体会,产生共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对话”情境进行角色体会,让其在体验中理解文意。如《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道德是个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一难点,教师另辟蹊径。

PPT出示父亲和“我”的对话。

师: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生3:爸爸!为什么?(入情入境,很着急)

师: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生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大声地,带着哭腔读)

师:真棒!仿佛这个小男孩就是你。

师:我急切,可父亲却很平静。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读一读。

生演读对话。(生不知不觉进入“我”的角色)

师:你看到周围没人,还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你会怎么乞求父亲?

生4:爸爸,求求你,我真的好喜欢这条鱼。

师:不可以。(平静)

生5:爸爸,求求你,我好不容易才钓到这么大的鱼。

师:不行,还没有到鲈鱼捕捞的时间。

师:为什么父亲坚决让“我”把鱼放回湖里。

生6:他想让“我”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进入了父亲与作者的对话情境中,经历了“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这样跌宕起伏的心情,就理解了道德实践起来很困难,它需要勇气和力量去放弃个人利益。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进行品读、体会文本,把平面的文字读“活”,让学生与文本融通,产生思想的共鸣。

三、想象补充,升华感悟

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受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言语,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阅读教学,要发挥想象,还原言语描述的形象,补充语言潜在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实的“情景”,进入言语形象中观察、感受和领悟,升华对文本的感悟。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教学中,教师抓住“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这一句话中“老是”一词进行精心的想象补充,提供了“春暖花开的春天,阳光高照的夏天,秋高气爽的秋天,寒风凛冽的冬天”四个具体的情景,带领学生在不同季节进入玉泉,都看见青年在专心地观察鱼,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心理视像感受到青年的认真与坚持,从而理解鱼“先游到心里”,才会“游到纸上”。

为此,阅读教学要从“言语”中展开想象,补充文字描述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徜徉其中,入情入境,让阅读既得“言”,又明“意”,以读促悟。

总之,阅读教学是“言语”与“文意”之间的和谐共舞,“言”读百遍,其“意”自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阅读,引导学生真切品读“言语”,领会“文意”,披言入意,让阅读“言意兼得”。

参考文献:

[1]鞠文龙.对话,让学生做文本的知音[J].小学教学参考,2016(25).

[2]张爱琴.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19).

猜你喜欢

言语阅读教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截句:鹰的言语和凡尘的爱在梦的边缘聚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