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接受品德教育
2017-06-26张军
张军
学校的课程,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具有传道授业的德育教化作用。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教育少年儿童初步感知时空结构形式、事物之间数量关系,进而掌握事物间浅显的逻辑关系。但由于它本身具有源于生活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也为我们教师进行品德教育,将实践的观点、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渗透进数学教学提供了可能。
目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结合教学,将生活实例编成数学题目,教育学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信念
小学数学遵从从社会生活出发,表达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的这一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身边生活的典型案例编成数学题目,使学生通过这些题目,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利用小学数学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特点,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于数学之中
在数学课中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一切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例如,在讲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置导语:“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数学史,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十分发达的算术知识,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们本课学习的加法,至少在殷商之前就已经形成了。1983年河南省安阳县发现的一块甲骨文上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八日辛亥殆伐两千六百五十六人,意思是说在八月辛亥那天的一次战争中,消灭敌方两千六百五十六人。通过这段文字,专家得出一致的推断,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数法,这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早。”这段导语的介绍,让祖国辉煌灿烂的数学成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悄然烙印,同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自然得到了升华。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将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
例如,课本第四册中的一道题,原题是“养鱼专业户前年收入25800元,去年是前年的11倍,去年收入多少元?”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去年收入为什么比前年多?教师还可以将养鱼专业户收入画成一个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学生可以形象地感知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状况,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外,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应用题文字的分析,甚至插图的欣赏和联想上。例如,小学数学第四册的一幅插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认识尊敬劳动人民,乘车时礼让老人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以及劳动光荣的观点。教师在传授知识、渗透思想品德方面所起的作用虽然较大,但是没有老师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很难巩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言不由衷、行不符实的表现会使学生在失望之余,动摇以往品德说教的成果。为了巩固已有的成效,教师必须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来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
三、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小学生的世界观还未形成,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数学教学渗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发展观、实践观以及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在数字计算教学中,将实践的观点传达给学生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它研究的是事物间量的关系。因此,数学必然和社会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演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社会实践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例如,在小学第三册中介绍“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教师在讲授演算过程之后,可以引导归纳这些应用题都是针对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的事例总结出来的,学生通过思索回答,自然明白这些题目实际上都是对身边生产活动、日常生活活动量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表面上是事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实际上也体现出事物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
2.在观察图形与指导学生计算中渗透联系的观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渗透着联系的辩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总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联系在数学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介绍完加、减、乘、除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同一个乘法题目改变为加法、减法、除法题目。例如:5+3=5-(-3),5×3=5÷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一定会发现加、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完全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化,更為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红英.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2]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