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起点,开启活学之路

2017-06-26陆芳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精神

陆芳芳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要求学生要有创造力,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更要有批判精神,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从课堂联系生活,从生活发现教育,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使知识成为真正的“活”学,让学生在点滴的课堂学习体验中,获得开启活学之路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课程观;创造力;终身学习;批判精神;“活”的教育

教育与生活联系,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要求。所以,重温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现活学

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目标首先是让人成为人,成为“真人”,成为“活人”。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主张课程内容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活的知识,而没有以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活人”。

1.“活”体现在创造力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具体地说,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从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是让学生从小就植入一种创新的思维,这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奇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多样的想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多问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活”重在批判精神

“批判”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或者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对学生来说,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不随大流、不从众,而是要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见解。在许多情况下,批判精神还表现为敢说真话、敢做真人、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批判精神体现出的是一个人在人格上的独立、自由和理性。陶行知先生就是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最终形成了自己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

我们现在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真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充满去伪存真的继承与批判,我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知识。目前学生批判精神的缺失,从大背景上来看,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因素。它表现为一定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及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然而,伟大的创造总是从批判开始的。批判精神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敢于质疑,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形成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批判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批判精神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对学生批判精神培养的重视,把它作为教学的目标和追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懂得学生批判精神形成的机制,并对学生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来促使学生批判精神的形成。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活学

陶行知先生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其毕生精力,他的人格值得我们仰慕,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应该从改变课堂开始,课堂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堂,也是教师的课堂,且教师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课堂的影响力较大。

1.活用生活素材,加强学生注意力

“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把生活和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主动从课堂联系生活,从生活发现教育。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曾寫道:“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生活素材合理、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去。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先问学生:“你们认识人民币吗?我现在手里有很多人民币,你能帮我认一认吗?”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小篮子里认一下元、角、分。但这样合理吗?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这些人民币的图案和色彩上,如果把上面的例子创设成“超市里有很多东西,其中铅笔一角、橡皮五角、尺子一元,如果要买铅笔,你会拿篮子里的哪张人民币?买橡皮和尺子呢?”这样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就使得学生不易把数学课上成美术课了,而更易把注意力放在认识一角、五角、一元等人民币的面值上了。“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2.活现教材知识,发挥学生操作力

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如,在教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时,书本上选择了“数画片”这一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其实教学过程还可以更详细,分步骤:(1)让学生动手用积木摆模型(10个为一组搭造型),这时学生发现多了4个;(2)再增加6个积木,继续搭,学生自然就把多余的4个和新增的6个搭一组,紧接着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并让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容易写出算式,并自然添上得数;(3)再让学生想想是怎样算的;(4)讨论、探索“把24分成几加几”计算更方便。动手搭积木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个有趣的生活素材进行计算、分类,然后认识进位加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先算个位,满了一个十就向十位进一”。

总之,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就不能离开生活,而是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的养料,逐渐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让学生随着生活“活”起来,使知识成为真正的“活”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王中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生活教育,2007(9).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王建平,杨秀平.教育的原点:生活[J].宁夏社会科学,2010(9).

[5]王欣瑜.生活与教育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陶行知创造力精神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虎虎生威见精神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