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我见
2017-06-26崔福良
崔福良
摘 要:在学校教育课程中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基础,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可以说,语文学科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密切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基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各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教好语文学科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个目标成了我教育工作的方向,在教学中我不断研究探索,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以三维度来设计要求,首次把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来,足以看清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将教学的重点重新定位,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给他们创造积极有效的语文学习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对课文中所呈现的谎言有了争议,针对课堂所出现的状况,我立刻改变了学习模式,将课堂变成辩论会。以“说谎言不对”和“说善意的谎言可取”作为辩论的主题,把学生划分成两个组别。课堂上通过双方的辩论,正方、反方相互发表自己所持的观点理由,学生把课本中善意的谎言理解得相当深刻,并能够结合实际谈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这样在保护了尊严的同时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样,教师真正把课堂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之上,使学生在语文探究中掌握课文的主题,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都非常清楚,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他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可以这样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开端。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总想知道为什么,是怎么一回事,总想刨根问底。疑点一旦生成,学生就会渴盼得到结论,他们定会认真、专注、积极地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我先请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没见过花生,花生都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见过花生。”“花生的味道很美。花生可以榨油。无论何等人都可以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花生从不炫耀自己,拥有心灵美,花生的果实長在地下。把果子埋在地底下,等到成熟,把它挖出来才知道有没有。”学生知道得真多。这是我们从表面去感悟到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篇课文的内涵,老师带领你们去探求。”学生对课文充满了探究欲,通过学习就会知晓课文蕴含的做人道理:做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美丽。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为学生手中的课本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类型、方法或是一个结局,只是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的范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冲破课本的束缚,让孩子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任意发挥,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白杨》一文时,结合学生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白杨树,透析白杨树的生存条件、白杨树的生长特点,再去自读课文,挖掘课文作者是不是介绍白杨树的这些东西?其真实的写作内涵又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课文反复地品读、体会、感悟,得出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指的是自己的革命斗志与决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懂得作者借白杨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并暗示了让孩子也去建设边疆的心愿。
三、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学习知识有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然后到运用的环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及运用,然后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全面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引导学生去诵读课文,积累知识,拓展延伸,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引路的真正使命。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中还应依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及阅读效果展示阅读内容,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显赫的体现,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升华。
参考文献:
王惠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