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瑶族“舞火狗”走进音乐课堂的价值与教学思考
2017-06-26张丽洁
张丽洁
摘 要:“舞火狗”是龙门蓝田瑶族传统民间习俗,它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具有以“叩拜”為主的舞蹈动作,以古朴歌谣与对歌为抓手,选择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素材融入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及情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集娱乐、欣赏、艺术表现、创造、健身为一体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交往能力、艺术表现、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瑶族;舞火狗;传统民间习俗;音乐教学
2006年6月,“舞火狗”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县加大了对“舞火狗”的宣传力度,位于蓝田瑶族乡的蓝田中学把“舞火狗”传统民间习俗充实到校本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上,取得较好的成果,笔者通过对其半年实地调查,在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价值取向
舞火狗,源于广东省龙门县蓝田瑶族的民间习俗,它是中国唯一余存的民族图腾祭祀与少女成年礼奇妙结合的古老民间宗教仪式,是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相传,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作为“再生父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夜,举行舞火狗活动。每个少女要参加2~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可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中秋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社会性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具有特色的“舞火狗”民间传统习俗,世袭相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随着时光的荏苒和历史的变迁,落籍蓝田的瑶族,和当地原土著居民以及客家人不断地融合、同化,共同生息繁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多种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尤其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很多年青一代的瑶族村民淡薄了传统的祖先崇拜观念。对年青一代来说,地方民俗文化是不时尚的,如今瑶族少男少女往往只知道“舞火狗”这个仪式,却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也羞于这种大庭广众下的表达。我们需要宣传与教育并举,尽快让“舞火狗”传统民间习俗走进音乐课堂,培养年青一代的接班人,使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成为可能。
二、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掘
龙门蓝田瑶族“舞火狗”民间习俗文化,流传300多年,至今还能完好存在并发扬,取决于它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1.教育功能
舞火狗的少女,用黄姜叶、山藤、香火等装扮成“火狗”,按照高矮顺序排列,选择第三次舞火狗的少女带队,有秩序地去叩拜先祖,感谢先人的恩德,这是“舞火狗”真正的开始。祭拜先祖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辈主持,并开始向少女们传授成年后有意义的一课,教育她们成年之后要具有仁慈母爱、尊老爱幼、贤能简朴的好品质。
2.情感沟通功能
叩拜完祖先的少女会走向溪流,将身上的黄姜叶、山藤、香火等扔进小溪、小河中,用河水濯洗手脚,以示驱赶瘟疫,保佑健康。燃放鞭炮的男青年也来到对岸,与姑娘们隔河相望,古老的情歌在小河两岸的上空飘起,歌声一来一往,此起彼伏,欢愉的人们在月上中天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体验家乡民俗风情,了解家乡地方民间艺术,维系对家乡的情感,培养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环,而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蕴藏在最自然的周边生活环境中积累进行的。
三、蓝田中学“舞火狗”走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思考
“地方性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目前正因为在中学生群体中得到漠视,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起来,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让独具特色的“舞火狗”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这个传统的民间习俗的继承与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由于“舞火狗”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古朴简单的舞蹈动作、古老的仪式歌谣,还有创作性的山歌对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以下几点来完成教学。
1.以欣赏为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点,有了兴趣做事情才有毅力。“舞火狗”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经过实地随机问卷调查,在100名中学生里,几乎全部学生都知道“舞火狗”这个传统民间习俗,但只有20%的学生对其内涵一知半解,80%的学生表示对其内涵不了解。因此,普及“舞火狗”的历史知识和内涵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舞蹈与仪式歌谣相结合,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舞火狗”的舞蹈可经过教师自行改编为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舞蹈动作,由于舞火狗为女生舞蹈,在班级音乐课堂中,男生可以有节奏地用手、脚打节奏,与女生“舞火狗”相辉映并一起唱着古老的仪式歌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的合作表演,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3.想象飞扬,创作山歌对唱
当今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对音乐的表达和欣赏,在音乐学习中体验美和创造美,由此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舞火狗”山歌旋律自由,但每一段歌词结尾处会加上一个上划音,节奏多为X X X X X X(两个八分节奏、一个大附点节奏加上一个四分节奏),这意味着无论旋律还是歌词均有很大的艺术创作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给出特定的旋律或是节奏,让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从自己的音乐创作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探索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发展音乐创作思维。
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也为了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发展地方性传统民间艺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民间艺术进入课堂,为学生架起一座集成地方文化精粹的桥梁,在传承和创作发展中,赋予地方文化新的生命,使我国民族文化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石硕.浅析瑶族文化之“舞火狗”[D].暨南大学,2010.
[2]李默.明代广东瑶族的分布[J].民族研究,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