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修养
2017-06-26彭芳
彭芳
摘 要:有的学生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挑肥拣瘦;有的学生不懂就餐礼仪,吃饭时大声喧哗。而且,学生吃完饭后无事可做,便互相追逐打闹。学校中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一些舌尖上的修养教育,说明了舌尖上的修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舌尖;修养;个人;修为
作为一所刚开办的公立小学,也作为唯一一个全部以插班生为生源的学校,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在教室吃饭时的情景,我真的十分惊讶:这哪里是在吃饭?这明明就是在抢食!平常那些让孩子们敬而生畏的老师,此刻好像也无法让这群孩子安静下来好好吃饭,整个教室充斥着嬉闹声、叫喊声,老师们的组织在这片声海中变得那么无力与苍白。
接下来,大家可想而知我们的重点该放在哪了,行政与班主任老师开会商讨如何进行吃饭纪律的整顿。孩子们来自四面八方,很多是农村稍富裕一些的人们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直接把孩子从农村转来的,他们原来大多是一些留守儿童,本来有些教育就缺失,又来到一个新环境,他们是一脸的迷茫。老师们面对的也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新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好像也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两天之内把所有孩子的姓名记住,特点记住,并把那些最闹腾的孩子记在心里,然后在班上反复强调用餐纪律。由于我们很多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师范生,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讨论时具体到某个细小的环节我们都进行了预设与安排,比如行政亲自帮低年级孩子提饭菜,给正副班主任老师更多的时间进行就餐纪律组织,前一个月所有行政下到各班分菜,并进行用餐情况汇总,班主任在这一个月当中放手采用各种适合本班孩子的形式进行中餐管理,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孩子们的用餐纪律明显好多了。老师们把孩子分成了几个小组,纪律最好的小组先打饭菜,对那些安静等待打饭的同学及时加以表扬,并派上两个得力的小干将共同组织纪律。吃饭时,一边听古典音乐,一边细嚼慢咽;吃完饭后,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收拾餐具……学生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但我们发现,有的学生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挑肥拣瘦。有的学生不懂就餐礼仪,吃饭时大声喧哗。而且,学生吃完饭后无事可做,便互相追逐打闹。为此,我们在国旗下的讲话仪式上,将文明就餐纳入校本课程。这门课跟普通课程不一样的是,上课没有课本,吃饭的过程就是上课的过程。中午吃饭的时候,经过培训的老师会利用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讲授营养搭配知识,鼓励学生不挑食、不剩饭,合理膳食。同时,老师还会讲授文明就餐的礼仪,引导学生文明就餐。吃完饭后,老师会引导学生如何放餐具,如何处理饭菜垃圾,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
其实饭桌上更容易彰显一个人的内涵、修养与人品。确实,饭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人面对一桌子菜或一盘子菜,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盘子里挑肥拣瘦,对想吃的总想满盘子吞并,对不想吃的连筷子都不沾……这种吃相,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基本就可以判定他的内心属于怎样的一个人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学校决定在吃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餐桌上的礼仪教育,要求孩子一手端着碗一手夹筷子,屁股做半个凳子,嚼起来不叭唧嘴,不挑食,速度适中细嚼慢咽,喝汤咀嚼时不发出声音,口中含有食物时不说话,让每个孩子在学校的午餐中获得一些饮食修养和个人修为。
可以说,从开学到现在,也许我们的工作还无法看到那么明显的效果,但从孩子们的餐桌纪律以及一些表现来说,我们还是很自豪的:吃饭时几乎没有声音,在等待打饭的过程中,孩子们安静地依次而行,曼妙的轻音乐让孩子们胃口顿开,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不再偏食了,在老师打给他们饭菜时,总会听到孩子们“多打点”“少打点”“请给我每样打一点”的稚嫩的温情提醒;吃饭时,再也看不到哪个孩子高声大叫,往常饭桌上到处是饭粒的情景也看不到了,饭后孩子们认真收拾餐具、及时处理垃圾的情景很让老师们赞赏。
当然,我们也接到了很多家长的反馈,他们很兴奋地告诉我们:原来孩子们最向往的是家长带他们去肯德基、麦当劳,现在孩子们已经很少提出这样的要求了,每天回家总要求家长尽量多地提供原生态的饭菜,最主要是不再挑食了,不仅如此,孩子们还会反过来劝家长们吃饭时少说话。那些平日里他们喜欢吃的菜再也不是一扫而光了,而是静静地在等待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共赏”……
是的,人为生而食,非为食而生。一个人的长相可以不佳,但是他内在的气质、修养与懂礼有节的品质却是不能丢失的。作为现代教育下的孩子,不仅文化知识不能缺少,个人修养更是不可缺少的。而作为我们现代的教育,舌尖上的修养更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将更多地注重孩子们心灵上的熏陶、饮食文化修养的渗透,让孩子们在形成好的习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万建中.饮食与中国文化[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2]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J].中華活页文选,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