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兴趣
2017-06-26张莹红
张莹红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文成小学
【摘 要】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要求写作文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起步的关键。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起步作文;激发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积累是基础
(一)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是作文的基础,没有词语的认识和积累,语文教学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如果在写作中真要做到“下笔如有神”,首先词汇量的积累必须达标,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必须重视孩子们的积累,但是词语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自己积累课文中喜欢的词语,在生字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扩词练习,集思广益,最大限度的获取词汇,丰富语言。在天天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教会学生去摘抄,利用课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如用铅笔划出某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优美的段落等,摘抄在专门准备好的一个收集好词佳句的笔记本上,每周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主题积累相关的常用词语,巩固知识,增加词汇量,为写话打基础。如教学《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后,布置孩子积累与时间相关的成语、谚语、诗句等。通过摘抄,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习作能力明显提高。
其次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开始,逐渐到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够帮助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孩子们的“语言仓库储备”丰富了,自己的感受也就能自然流露了。
二、观察是关键
观察对写作尤为重要。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留心多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事实就是这样的,观察的深浅和文章的质量是成正比的。其实,我们的生活天天在变,每天都有新鲜事在发生。如果你没有观察的习惯或缺乏观察、思考的能力,你就会对一些新鲜的写作材料视而不见,觉得没得写了。比如:孩子们每天都照样上学、放学、回家,真的天天都一样吗?其实,不可能一样。比如写春天,孩子们写的文章千篇一律,什么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把我们这儿北国风光写成了江南水乡。为此,我留给孩子们的作业是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游南河公园,并把看到的第二天说给大家。通过一定的指导,孩子们写的文章是:春天到了,天气依旧寒冷,时不时会飘起雪花。我们这里还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色彩。到了四月份,向阳的山坡上,远远看去,有了一点点绿色,隐隐约约的。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时真正的春天才步履蹒跚地来到。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培植种子,播种希望”安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家里带来种子,种在了自己自制的花盆里。每天早晨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自己的种子是否发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根茎、葉、花、果实是什么样子的,并把每天观察到的写成便条贴在自己的花盆上。每天早上走进教室都会有孩子高兴地说:“老师我的种子发芽了。”“老师我的种子长叶了”“老师,老师,我种的辣椒和他种的茄子怎么一模一样呀” ……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不同的花盆上新增加的便条。学生有了这种自身的体验,写起文章也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了。兴趣有了,也就写来得心应手了,习作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三、文本引路——巧设小练笔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阅读理解与感悟积累是为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做准备的,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课文内容,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特别是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找准训练点,经常进行随文续写、随文仿写、随文改写等小练笔,降低了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学生进引了扎实的作文训练。这种小练笔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经常进行小练笔,能降低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日记助跑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有言:“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提倡写日记,把作文放在最真实、最深厚又是最鲜活的生活基础上,能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之感,觉得作文原来是如此轻松,如此自由。如果学生天天写日记就会觉得烦,为了避免孩子们的这种烦恼,于是把全班50个孩子按照好中差分成十个小组,每组成员一般五人,一天一人一篇,共用一个本子,依次循环轮流书写,这就是所谓的循环日记。“循环日记”是有“读者”的日记,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有较高的积极性。轮到自己时,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得更精、更有深度。这比那种当天即记、有啥写啥的日记更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了“流水账”。况且,每人每周只记一次,大大减轻了课业负担。在此基础上,又把优秀的孩子组成另外一个组,互相学习,使他们更加优秀。学生有了写的兴趣,作文便不再是他们头疼的事了。
五、评价指航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评价学生习作的时候,我本着以学生终身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来不批评打击任何一个学生。而是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在习作活动中的优点,哪怕是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到一个好词、一个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我都会加以表扬和赞赏。在评价形式上,我除了认真中肯地写好每个同学的评语,委婉的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外,还常常采用“笑脸”、“五角星”、“大拇指”等直观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刺激中体验写作的无穷乐趣,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让孩子们认可自己,让他们知道:其实我是最棒的。这无疑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只有起步没有止步,而教学一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就应当成为这些初学走路的婴幼儿的母亲,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保护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欲望,鼓励他们讲真话,抒真情,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并且越说越好。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始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以眼神、动作、表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理解、宽容学生;又要以更多的时间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交换意见,帮助寻找写话焦点。既要当好小学生习作的引路人,又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他们轻松迈入习作之门,学生们就一定能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