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的回归

2017-06-26杨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生活课堂

杨林

贵州省赤水市板桥小学

【摘 要】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让小学音乐教育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自然回归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让小学音乐教育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将音乐教育融入自然

随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音乐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价值,音乐教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一大亮点。那么,我们的课堂怎样才能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从细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爱上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融入到美妙的音乐当中来。大自然是音乐的宝库。让学生走出课堂,使一颗颗美丽的心飞向旷野,来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竹林中、丰收的稻田里……在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听音乐、学音乐,让他们认识到音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扩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受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出“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地飞翔,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他们所熟悉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然后我将它们板书出来,加上一定的节奏,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叫声也是音乐,也可以这么动听,多有意思呀!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歌曲的节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影视资料、民间故事等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划龙舟的印象以及相关事情,还可以请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在原本欣赏领域的教学内容,融进了表演,创造和相关文化的内容,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主性。

二、从生活中体验音乐

音乐不像语言,它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课堂仅仅是学习音乐的一部分,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音乐。作为音乐老师,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音乐,更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让音乐课堂走进生活。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寻找、体验生活中的音乐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的想象会令人大吃一惊,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不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总是有感而发,总是应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而产生。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总是在不断地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为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时事化”音乐欣赏,以国内外、校内外发生的重大、重要事件为引子,选择、组织与这相关的一系列音乐作品来听、想和感受。认真观察,你会发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乐,比如毛泽东时期,一曲《东方红》唱响了神州大地,象征着中国像红太阳冉冉升起;邓小平时期的《春天的故事》,歌颂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焕发春天般的生机;2008年北京奥运,一曲《北京欢迎你》,一时之间全国人民都挂在嘴上唱着……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音乐的学习应该是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去体验音乐,以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因此,让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是一种创新的实践,它让音乐课堂变成音乐的乐园,使学生成为乐园里“快乐的小精灵”。

参考文献:

[1] 曹理.《音乐学习和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圖书

[2]《音乐与教学》

[3]《小学音乐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音乐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