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方法之我见

2017-06-26任月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命题教材

任月霞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鸭湖小学 广东广州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又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更能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丰富作文材料,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首先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体验生活。以感悟生活点滴来积累素材。“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新时代的今天,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学生在司空见惯的环境中,往往熟视无睹,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材料,写起文章来就空洞无物,并且也无话可说,导致文章干涩、生硬、不真实。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其次是从教材入手,润物细有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典范,也是积淀语文知识的源泉,从知识、情感、能力的培养都做了系统、科学的编排,只要我们利用好教材,挖掘与教材相关内容的拓展空间设计想象练笔,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同时,在平时教学中也要重视背诵积累,丰富作文素材。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

再次是引导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并积累素材。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还要勤于阅读、积累,掌握更广博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为此,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再说,人不可能事事都有直接经验,都亲目能睹,亲耳能闻,亲身实践,通过阅读,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去了解更多的新鲜知识,活化思维,开拓视野。因此,阅读就是汲取知识的营养,吸收得越豐富,表达时笔下越有神。

二、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命题,总乐意去收集材料,构思创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给学生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话在喉头和一吐为快的欲望。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情感。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等。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这件事,让我想到了……》。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2034年回母校》。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例如,《那件事给我的启示》等。

三、充分激励,学会赏识,培养写作兴趣

习作是沟通老师与学生心灵的媒介,是师生之间进行书面交际的一种形式。尊重学生的作品,也就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肯定,源于尊重,源于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育人的态度,心理学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既期待效应。他启发我们对学生应该充满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坚信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差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因此,作文批改应眼中有文,目中有人,不能一味的局限在教师的精批细改,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把提高能力和发展思维的机会还给学生,形式多样的进行作文批改,以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深刻认识。学生是资源及其作用的受体,又是资源本身,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鲜活的资源,让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指导学生写作,已成当务之急。如果通过我们正确指导,能使学生有经久不衰的写作兴趣,有切实可学的写作方法,那么,水到渠成东流去,千帆竞发向大海,学生的写作状况,肯定能出现一个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命题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