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

2017-06-26梁泽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

梁泽林

510000 廣州市南沙万顷沙中学 广东广州

【摘 要】学习惰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负性学习状态,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质量,而且制约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帮助初中学生克服惰性倾向,提高学习效率,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学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惰性;原因分析;转化策略

惰性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学习惰性是指一种在获得学习结果的过程中,以一种消极负面的态度来对待,或者自动延迟,逃避推脱获得学习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学生惰性习惯进行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学习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学习惰性问题并开展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分析

1.1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

长期受传统教育标准的影响,听话的孩子永远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是教师心中的好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初中学生的生活由家长一手操办,即使家里再忙也不用孩子插手,不能因为做家务耽误孩子的学习,只有学习才是孩子的“正事”。于是,听话的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而这样的初中学生其实是不会学习的,其惰性反而在慢慢滋生。殊不知,家长在认真琢磨题目时,孩子在旁边静静地等待着父母的答案。这一切助长了初中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其自主性也随之消失,更谈不上创造性了。而初中学生的学习也由教师说了算,由教师一人主宰,我讲你听,我说你记,一旦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往往会被教师训斥为“多话”,被家长骂为“不听话”,从而成为教师、家长眼中的“坏”孩子。长此以往,学生变“乖”了,乖乖地听课,乖乖地做作业,乖乖地服从教师的吩咐,甚至教师讲错了,他们也乖乖地不吭声。长期下去,学生自然懒惰成性。

1.2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了压抑,从而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不需要思考,无形中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习惯。这种不良的习惯归根到底也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探求创新的教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1.3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是崇高无上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更为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一度被人们批判的“师道尊严”思想又在浸淫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初中学生的主宰,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初中学生只有乖乖“听命于”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就在学习上养成了惰性习惯。这种惰性习惯往往会影响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从提高课堂的趣味入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多说,不要限制学生多问、多疑,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课堂往往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2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转化策略

2.1以心换心,唤醒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2.1.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活生生的“人”,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只有双方相互承认对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我意义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不尊重对方也就是不尊重自我,对方意义的缺损也就是自我意识的缺损。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2.1.2创造宽容、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实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帮助下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教学就是要不断地促使个体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初中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索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2.2以动促动,强化中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教育教学在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思想的封闭、学习的被动和能力的缺失。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惰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1定目标,限时间,促自学

初中学生身上的惰性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仅仅靠激励的方法,难以一下子奏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进其自学。

2.2.2有弹性,让空间,还自由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而学生才应该充当课堂的主体角色,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教师要给课堂以弹性,应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进行安排。

2.2.3分层次,有选择,求自主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其所具有的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教学活动被看作是人才“标准件”的生产流水线,按照固定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学生没有真正被看作学习的主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而且要使每个初中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要分层设计,灵活安排,以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学到实用的方法,获得自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

学者何基生认为:“自主学习意识的基本内涵是指学习者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自主提升自己作为自主学习者的素质。”有研究表明,对有效学习者进行分析发现,学习优秀者通常都会表现出非常客观、清醒的学习意识,他们的学习定位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是值得信任的而不是令人怀疑的。学者张奇认为,那些不断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的学习者,与那些自我学习意识较薄弱的人相比,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他们能更好地从自身的角度,对学习的需要、认知和情感进行鉴别、区分,这样也就更好地促进了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的发展。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时,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低层次“能学”,要想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层次“坚持学”,必须借助自身的意志控制之力,激励自己坚持学习,让学习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惰性普遍存在于初中学生之中,而导致初中学生惰性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习惯对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发挥中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凯.初中学生惰性成因分析及克服对策[J].吉林教育:综合,2011(12X):5-5.

[2]胡芳.初始年级初中学生惰性的形成原因及克服措施[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8):13-13.

[3]庄国芳.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学习惰性心理的成因与矫正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3):13-13.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
学困生,不应被边缘化的“对象”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
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探析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