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习作常见问题的思考
2017-06-26陈桂芸
陈桂芸
摘 要:写作的体现方式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敞开自我心扉、认识世界从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但是对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讲,在写习作时,根本无从下笔,错误百出。接触小学生习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那么接下来就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谈谈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现状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习作无疑是一出重头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和学生步入社会交际的成与败。所以,小学生习作起步异常重要。可是,小学生习作往往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习作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回答这些问题。
一、记事类习作
小学生习作中,记事习作占主体。即使是写人,写景的文章也离不开记叙事情。
1.叙事不具体,中心不明确
叙事具体要求是围绕中心而写,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内容具体,突出中心,通过一件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学生往往忽略情节的重要性,详略不得当,容易陷入流水账的行列。
2.选材不新颖
學生在选材上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典型事例反映文章的主题。例如,在《年趣》一文的选材中,学生容易落入俗套。吃年饭、压岁钱、放鞭炮……这些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不可能家家户户都一个模式,这就需要小作者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寻找独特的视角将“趣”体现出来,而不是仅仅将事件的发生经过描写出来。
二、写人习作
1.外貌描写千篇一律
外貌描写是写人习作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忌“千人一面”,要借外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提起大家的妈妈,谁都不陌生,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妈妈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所以,渐渐的人们笔下的妈妈都成了这样一个模样: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头发。这就容易给读者造成视觉疲劳,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一个样子的,这样就缺少了闪光点。
2.事例不典型
指导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用习作之手写下来,让读者与你产生共鸣。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讲述自己想要写的人,让全班学生和作者一起分享主人公的点滴生活,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下笔。学生大多数都以爸爸的严肃、老师的严厉……展开叙述,没有突破点。学生的思维被模式化了,不仅语言没有特点,而且内容千篇一律。
三、状物习作
状物又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在这类习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不注重细节描写,缺乏真情实感
从事例中突出作者与动植物之间的感情,但是学生就凭空想象,夸大事实。为了事例而写特点。例如,有一学生描写羊。温顺的小羊在作者笔下成了英雄,夸大事实,羊和狼的对峙,不仅救了自己,还让狼大败而归。小作者为了在文中突出羊大胆的特点,不惜伪造了这英雄羊的事例。忽略了狼、羊和人的性格,同时也忽略了客观实际。
2.词句单调乏味
目前普遍的学生对物体、事件、人物或景物的描写不形象、不具体、不生动、不鲜活,僵硬死板,直来直去。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习作了无情趣。
四、学生习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学生怕写习作,惧写习作,主要是学生在习作认知活动中经常存在起破坏作用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造成了学生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厌倦习作,害怕习作,对其写好文章极为不利。
这些习作心理障碍普遍存在,这不仅给学生习作带来了困惑,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主要原因有:
1.疏于观察
学生在写习作的时候经常抱怨“没的可写”。即使经历的生活内容很丰富,也无法通过写作来表达。教材中经常遇到写人习作《我的妈妈》,能难倒不少学生,一旦把妈妈写进习作,似乎每天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妈妈一下子就变成了陌生人。同样,一场春游,学生玩的时候很兴奋,可事后问起路上有些什么,目的地有些什么不同……学生就说不出来了。不是没看见,就是“视而不见”;眼睛看见了,却没有放在心上。
2.思维缺陷
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从观察到审题立意,到选材组材,到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到修改定稿,都离不开思维能力。学生在习作思维中还存在着各种缺陷。比如,思维空白——总感觉没东西可写;思维浑浊——对文章的结构安排不知如何是好,或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思维单一 ——不善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思维依赖——不知如何创新,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3.颠倒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没有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体验,与生活隔阂着,或者说让习作中的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隔阂着,切断了写作的源头活水,最终造成了写作中素材与情感的“贫血”现象。
快乐地生活,欣赏着写作。欣赏是人生应有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情感前提。写作或许不能彻底拯救世界,但通过写作一定会使世界变得更加值得拯救!
参考文献:
任文田.刘万顺.小学习作训练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