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的灵魂
2017-06-26朱浩航
朱浩航
摘 要:教改路上没有豪言,也没有华丽的壮语,只是孜孜不倦地在教法上革新除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动力”,已经成为新课堂最动人的宣言与诠释。新时代需要新型的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让他们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建设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气氛;新思维
一、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机会
学生在一个较为自主的环境中能够形成很好的创造意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中,激发各种创造的火花,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去猜想,在不同的问题上提倡多种解决方案,同时赋予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将自己的所猜所想勇敢地说出来,面对不懂的问题踊跃提出疑问,尽管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纪律上的问题,但教师要给予学生多一些的关怀,引导他们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还能大胆发言。这里举例解决数学问题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我首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同学们动动脑筋,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思考一遍,看看如何解答?”我随之下去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按照书上的方法用方程解答,设柏树为x棵,则松树为4x棵,列式是4x+x=120,有几位学生则设松树为x棵,则柏树为x棵,列式是x+x=120。这些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能够做到不绝对信奉书本,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很好发挥,在课堂上我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鼓励全班的学生都发扬这种一题多解精神,这时又有一位學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用分数的方法解答的答案与他们的也相同,求松树多少棵?列式是120÷(1+4)。”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并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再想想还能用其他方法解答吗?”接着又有几位学生用归一法、按比例分配法解答,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由同学们综合、归纳得出这类应用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由此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自主发言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让他们绽放自己的光彩,这为以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让他们自主学习,而不是只接受课堂中和课本中的内容,这才是教育的实际目的,也是新时代环境下所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意识和创新性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列举作者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的案例,给出题目,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空心长方体,让学生在课堂中计算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给出的提示是从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逐渐衡量长方体中能够包含多少这样的单位。通过在课堂中巡视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是按照铺满一层再铺一层的方法,有位学生是摆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将他们相乘得出了最终的体积。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位学生,他的思维已经与课堂内容很接近了,并鼓励学生向他学习。然后让大家讨论如何得到这一方法,也就是知道了长、宽、高,将它们相乘便是体积的公式。然后将这一方法拓展到不同的体积中,让学生自己推导公式的来源,由于公式和算法都是学生自己推导的,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在短时间内不会忘记,理解会很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意识。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对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在教学中我鼓励大家讲一些公式和定律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学习中达到你追我赶的境界,这同样也是创造意识的体现。采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其实创新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认真学习过知识,并进行钻研,那你就是创造者。
四、实施激励制度,增强学生创新性
作为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种欲望非常强烈。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激励制度,对于每个学生的创新都提出鼓励,平时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提供实践的舞台,让他们将知识活学活用,不断地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将学习的负担减轻,得到学习的真谛,这样能够提供很好的自主发挥舞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总而言之,想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需要各个授课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积极探索正确的教学道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创新氛围,多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创新中,鼓励他们质疑和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牛雪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