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数学
2017-06-26邓新倩
邓新倩
摘 要:数学教学中的“说”,就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理解和解答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想说;多说;会说
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中的“说”,就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理解和解答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想说、多说、会说。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大推动力。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内驱力是多么关键。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导语的精妙、悬念的设置、情境的创设、鼓励性的评价、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等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产生不吐不快之感。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课堂上创设的小银行、市场贸易情境中运作,让学生在货币流通中接受知识,相互交流,感受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我买2支铅笔要多少钱呀?”“你给我五元,我找你一元二角。”……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再现,认识、使用人民币,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从“数学语言”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渗透给学生“说”的重要性,如“数学也会说话,它会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请你再把它告诉你的小伙伴们”“不要做数学的小哑巴”……使每个学生知道“说”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敢说、乐说,体验到越说越敢说、越说越会说的无限乐趣。这样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二、寻找切入点,让学生多“说”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教学既要学生动口训练,启发学生把思想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又要为语言表达提供内容。说话要“言之有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潜心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寻找说话的切入点、训练点,确定说话训练点的要求以及与其他训练点的相互关系,既不喧宾夺主,也不蜻蜓点水;既要注重训练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说话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实效。课堂上寻找的说话切入点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教学媒体寻“说”点
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说规范话的训练,就是让学生用简洁、清晰、准确的规范语言叙述事情。借助图片、课本中的插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等进行说话训练,在低年级应用题训练方面尤为必要。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在初步感知图意的基础上,先投影出示两块砖头,让学生说一句话,再出示小猫又推来一块,又让学生说一句话;然后问:“合起来有几块?”也就是说一共有几块?再让学生用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原来……又……一共……”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通过说学生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顺理成章地说出“2+1=3”各数所表示的意义,也有意识地渗透了应用题的教学。这样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填补情节空白引“说”
填补情节空白通常是将一个正确的数学命题写成当中缺少一些语句的形式,要求学生将缺少的语句填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正确的数学命题。填补情节空白的方法,形式灵活,可以有目的地综合一些问题,突出训练学生准确、严谨、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教师在出示小白兔8只,小山羊10只,小猴子6只。小白兔比小山羊 ;小山羊比小白兔 ;小白兔比小猴子 ;小猴子比小白兔 。這样的训练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结尾续“说”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较丰富。根据这一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中每当遇到有趣的内容,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续说故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明的一天”,你们觉得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那么听了你们的建议,小明会怎么说呢?他又会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此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写下来,并点明学生读出所写的内容,让大家评议,这样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进行渗透。
4.寻找思维发散点
启发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联想和想象,丰富教学内容。如“七巧板”的教学可设计如下的说话训练:我们课本上有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那我们来试试拼出你喜欢的图形,边拼边说:“老师相信你们见多识广,一定能拼出比书上更多的图形来。”最好能说得具体生动些。很多同学边拼边说:“我用XX图形和XX图形拼出了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我用XX图形XX图形拼出了一只骄傲的大公鸡”“我用XX、XX、XX图形拼出了一座美丽的房子……”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说话训练点,除了上述几点外,还可以从学生质疑、设疑、解疑等处进行说话训练。训练时,要定点精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定向要明晰,明确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设计内容要考虑学生实际,有坡度和层次,同时还要注意训练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三、善于引导,让学生会“说”
说话训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既是日常生活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编、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完整、准确、有序地说话尤为重要。
1.教给方法,完整地“说”
完整地“说”就是用数学语言把意思讲清楚,讲完整。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伴随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先教方法。如对低段学生可指导其看图时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学会看图中物体的动态等;对高段学生可指导其从整体入手,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等等。
数学是精密的学科。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完整,比如在教“观察与测量”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相互测量一下同桌的身高后,指名汇报,很多同学回答:“我1米1”“我1米24”“我1米28……”学生在介绍自己的身高时,容易忽视米以后的单位,遇到这种现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予以适当的提醒,提示他们:“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1米1后面的1是1米还是1厘米、或是1分米?”使他们有所领悟,逐渐纳入教师要求的回答轨道上来。在以后的课堂提问中,逐渐省略提示,直接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这样既培养了说话能力,又让低年级学生有了句子的概念,为以后学习简单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2.在概念叙述中,准确地“说”
准确性是数学语言在表述时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准确也就没有了数学。特别是数学概念,它具有精确、简练、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可利用概念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说”的训练。如: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的概念表述应该是“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而决不能让学生说成“整数就是自然数和零”;又如讲到奇数、偶数时,可说:“5是奇数,20是偶数”;但讲到因数、倍数时便不能说:“5是因数,20是倍数。”而应说:“5是20的约数,20是5的倍数。”可见,数学语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述时决不能以学生说出大体的意思就满足,而应加强学生对概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准确表述的指导。
3.在看图列式中,有序地“说”
有序地“说”就是学生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做法时前后有序、条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学生说话顺序颠倒的现象,例如:许多学生在看图列式中经常把图中的已知信息颠倒过来。在教学“一個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就加(减)几”时,图片展示小红跳绳跳了68下,小芳跳得比小红多10下,而小明跳得比小红少10下,问小芳和小明各跳了多少下?学生在初次看图片后容易把这幅图的图意颠倒,老师在让学生观察图片时运用启发和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一定的顺序后,按顺序整理,加工说话的材料,组织好语言,让学生参与表达,使学生表达得更有序、更完整,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表达过程反应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现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崇德.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