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和维持小学生学习动机
2017-06-26何昕
何昕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欲”。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学习也不例外。学习动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动机呢?下面就一堂课堂实录谈谈我对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看法。
环节一
我快步地走进还弥漫着课间热闹气息的课堂,打开电脑,播放侏罗纪公园的视频。教室里顿时就静了下来。不到四分钟的视频结束了。
师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恐龙?能给大家说说他最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可谓是争先恐后,唯恐我忽略了自己。
生一:“我最喜欢翼龙,它有一对像蝙蝠一样的翅膀可以飞。”
“这位同学很渴望飞翔。”
生二:“我最喜欢剑龙。它的背上有一排……”
旁边的男生着急地帮忙补充“有一排骨质板,就像一把把宝剑一样。”
生三:“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他很霸气……”
师:“能给我们展示一下他的霸气吗?”
生的表演引来阵阵欢笑。
“像吗?”
“像!”
师:“我们就来表演一下自己喜欢的恐龙吧。”
教室里笑声,掌声阵阵响起……
反思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美术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學生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情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我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录像,为学生营建了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同时丰富、映证和深化了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本节课的兴趣。
另外,教学情境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中间或结束等环节,甚至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美术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当前的事物或情境,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通过美术营造氛围和情境,提供美术化的学习环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性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我让学生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恐龙。既然是自己喜欢的,肯定是他所熟悉的,也是她创作中乐意表现的。必定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主观意识,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主观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去表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好动和喜欢表演的特点,创设适当的表演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创设表演情境,使小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的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环节二
学生开始作画,我巡视在教室过道;准备走向最后一排,浑身乌黑的男同学;只见他紧张地用那黑黑的小手遮遮掩掩。好奇的我来到了他的身边,他更是死死的捂着作业本,小脸憋得通红。“给老师看看,好吗?”还是捂得严严的,什么也不说,小脸更红了。“某某是你吧?”啄米似的点了小脑袋。“上次你设计的社区很有创意哦!老师想看看今天的恐龙是不是更有个性呢?”他这才胆怯地把图画本放在我的手上。我看了看作业本,再看看他紧张的样子,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真有创意,还给马门溪龙戴上了酷酷的墨镜。”小男孩开心地埋着头,更难掩得意之色,继续创作着他的大作。
反思
科学评价,维持动机。
人人都爱听好听的,小学生更不例外。教师也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赞扬之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教师不应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每一幅习作,去一味追求画面的整洁、比例的恰当、造型的准确等等。不然就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为此,教师要科学地看待每一位孩子的作品,不要按照“像与不像”或哪里的颜色没涂均匀等来评价。相反要用肯定、赞美、鼓励的语言来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了不起,每一幅习作都各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
科学的评价让学生重拾了自信心,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还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