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
2017-06-26陈小燕
陈小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逐渐被“解决问题”所取代,与前者相比,后者更加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中包含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和教师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教学思维,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形式固化
在目前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区分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和“解决问题”的概念,仍使用传统“应用题”的教学方式去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也就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读题目,找方法,求答案。还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解决问题”的教学步骤,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反而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了传统解题思路的影响。虽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淡化了过去应用题题目中对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但是学生仍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找到解题思路和找到正确答案,忽视了“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探究
1.丰富教学内容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所以为了改变目前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融入教学的情境中去。例如,在统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相互测量自己组内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平均值。这种教学方式将数学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2.重视学习步骤
目前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着巨大的变化,提別是针对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中提出三个步骤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将过去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其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相互补充,形成完善的解题思路。最后,对思路进行反思归纳,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加强学生对这三个步骤的了解,让他们在解题中牢记这三个步骤,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中的一道联系题: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已知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有大车和小车两种租车方式可以选择,大车能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能坐20,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呢?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步骤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三个步骤只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参考和引导,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教学的侧重点也应该根据内容有所转变。
3.灵活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学生通过死板的记忆方式掌握解题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变得不爱思考。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做到顺学而导,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一道典型的数学问题——盐水问题:你的面前有两杯盐水,第一杯的盐水为100克,其浓度是50%,第二杯盐水为200克,浓度为25%。现在将第一杯盐水中的一半倒进第二杯盐水中,再将第二杯的倒入第一杯中,目前第一杯盐水的浓度是多少?这道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并且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
总之,除了在教学中的引导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画图、列表等多种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数学解题能力。
教师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并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毕兴玉.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李宪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