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出路
2017-06-26陈仲栩
陈仲栩
515000 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汕头
【摘 要】健身体育教学是面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它着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及技术技能进行健身。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健身体育教学却存在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学生体质弱等问题,因此,健身体育教学应提倡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心理教育、完善评价体系,使健身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实现学生个体生命价值。
【关键词】健身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教师技能;综合评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健身历史和灿烂的健身文化,历史上健身著述丰富,流派众多。健身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与继承。它与其他体育教学一样,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进行各种练习,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或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针对健身体育教学存在的种种困惑进行分析,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索健身体育教学的出路。
1健身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
1.1重应试教育
近年来,体育设施、社区健身器材都在不断充实、完善。但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业负担挤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体质堪忧。有调查数据显示,96%的被调查学生放学回家后的主要活动就是完成作业、温习功课。29.3%的学生除了学校安排外,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从老师到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文化成绩,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许多学校更是把体育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
1.2轻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围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了许多有实践意义的尝试,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体育改革在整体性,实效性和综合性等方面还有些滞后,终身体育观念未深入人心。体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度强调传授运动技艺,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过分强调体育竞赛,许多运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又与终身体育脱节。
1.3学生体质弱
近年来,由于体育健身不被重视,青少年缺乏课外锻炼,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有关于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多项体能指标却明显下降,肥胖和超重广泛进行,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学生体质令人堪忧。
2健身体育教学面临困惑的原因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是:“任何问题都有一个症结所在,关键在于你如何找,能不能找到。”所以,我们教师要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得“刨根揭底,找出弊端”,才能更好地“对其症、下其药”,尽快使学生体育,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2.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多年来,我国健身体育教学只有一本试用的教材,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多,小学学的中学还学,高中学的大学还学,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践性的需求。学生上课,表面愿意,内心痛苦,很是压抑。
2.2教学形式枯燥呆板
长期以来,学校的健身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教法中,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课堂上老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模仿,忽视了个性教学和学生身心特点。“讲解——示范——教学——纠错”的教学只重视了健身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忽略了其社会学和教育学功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2.3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青少年体质下降,深层原因植根于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健身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大多数学校普遍采取统一的教学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健身体育教学的对策
3.1更新教学观念
健身体育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是要学习,领悟。第二个是要通过健身体育教学,将所学的健身知识与自身同化,达到健身目的。健身体育教学要创新健身体育理论,引导学生终身体育。所以,学校要推行终身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课外自觉锻炼的行为模式置于系统的运动技能上,从而更好地强身健体。
3.2强化心理教育
健身体育课的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是特殊的,是在广阔的外部空间这一物质环境中进行的。整洁、干净的器材场地环境会使活动其间的学生心情愉快,但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大的是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课堂心理气氛,这是一种无形的但却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氛围。置身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身心舒展,情绪稳定,学习积极性高;而置身于冷漠敌对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则更多地表现出退缩或攻击性行为,自卑怯懦。那么,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生者和调节者的体育教师应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呢?由于健身教学的环境不同,运动的特点不同,因而在教学上也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健身体育教学具备高密度低强度的特点,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长时间的体力训练以及枯燥的反复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烦躁的情绪、这样的情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3完善评价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分层并不是分等级,只是对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进行更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拟定和采取更为优化的教学措施,并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实现个性最大化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消除自卑情绪,尤其是消除体质较差、技能水平薄弱的学生内心不良情感。同时,在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标准进行分层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进步程度给予表扬鼓励,每一个层面的学生表扬鼓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以此来最大化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以满足、成功、喜悦、兴奋等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健身学习的兴趣。比如当学生学会某个动作并做的比较到位或者比以前进步很大时,要及时用语言给予肯定“你做的很好,继续加油啊!”,也可以叫她将掌握的动作在同學面前进行展示,不仅能激发其健身的信心和热情,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和相互竞争意识,此时教师给子她们热情的辅导,真诚地帮助她们,循循善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其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
4结论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过硬的体育技能,还要熟知教心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育渗透方式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心理教育渗透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各种人生观念形成产生引领与纠正作用,让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茁壮成长,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志豪.健身跑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方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王淑英,刘云缦.改善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有效途径——有氧健身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