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横生 美丽无限
2017-06-26田雅芸
田雅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尤其是3~6岁的幼儿,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时感受快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采用趣味化教学,促使幼儿主动地尝试作画,以此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品趣”中欣赏——提供有趣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
限于阅历和知识的原因,幼儿在思维特点上偏向于直观和形象性。此时的幼儿脑海中一片空白,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是简单的,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美术画面概念。完整且富于形象的美术作品,能够在幼儿空白的脑海中建立一个人为的美术概念,在美的诱惑下,幼儿的好奇心被激起,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意识,产生对美术作品浓厚的观察、发现兴趣,在针对细节的品味中,完成趣味的欣赏过程。具体来说,在美术作品的提供上,要遵循以下原则或者特点。首先,美术作品要富于色彩性,能在幼儿观察欣赏的瞬间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其次,美术作品的供应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保幼儿能在其中有所发现并获得自己需要的美的成分;第三,在美术作品的投放上应遵循多样化的原则,要立足于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投放,满足不同幼儿的欣赏要求;第四,积极的价值导向,就美术作品来说,并不是能够引发幼儿浓厚欣赏兴趣的就一定适合幼儿教学实际的需要,幼儿的辨别能力是非常弱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涉及具体的美术作品投放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把那些富于积极意义,能让幼儿产生积极美妙正面情感的作品投放给幼儿;第五,在美术作品的趣味投放上,要本着前瞻性的原则,即美术作品能满足幼儿阶段性的欣赏需求,且其中包含着拔高的成分,能对提高幼儿的能力起到积极的潜在促进作用。此外,前瞻性本质上是一种升华的教育初衷,其能够在幼儿的思想中营造神秘感,激发幼儿探究的意识,进而引发幼儿强烈的美术学习动力,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与进步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在“材趣”中创作——投放有趣的创作材料供幼儿选择
丰富的活动材料供应,是幼儿美术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保障。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要求极为简单,形式也比较单调,多偏重于生活中的素材。具体来说,在材料的趣味性投放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材料的生活性,幼儿熟悉这类材料,且能熟练地将这些材料投入美术活动当中;二是材料数量要丰富,且在种类上要全。例如,幼儿滚珠美术游戏,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玻璃弹珠,当然我们也可以提供核桃、小石子等,让幼儿在类似且多样化的美术游戏形式中获得乐趣,循序渐进地形成跳跃性的美术能力;三是材料投放上的目的联系性,即材料投放和正在进行的美术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幼儿能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地运用这些材料并获得满意的美术效果。例如,幼儿的蔬果印章画,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有各种形状的瓜果蔬菜,幼儿在满足需要的形状选择中,比较顺利地完成自己的美术活动进程,收获目标达成的喜悦和满足感。
三、在“情趣”中享受——拓展足够的创造空间给幼儿自由
针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在环境的创设上,要给予幼儿最大的宽松和自由。在不违背教育目标初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放任幼儿自主进行环境的创设。在动手实践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实现基于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幼儿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幼儿的认知程度是肤浅的,单纯的狭窄空间范围内的美术活动并不能引发幼儿积极的美术情感,我们可以在尽可能好的条件范围内拓展幼儿的美术空间,比如,在春天,我们可以带幼儿外出采风踏春写生;在夏天,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户外欣赏万千蛙鸣,品荷花的高洁;在秋天,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去体味大自然赋予的秋高气爽,去品味成熟的果实收获带来的喜悦;在冬天,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去欣赏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清寒中体味一丝冬的浪漫。通过户外的自然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为幼儿的美术活动积累积极的情感,愉悦幼儿美术活动的氛围。在怡情自得的感悟中,开拓幼儿的思维空间,活跃幼儿的思想,为幼儿进一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在“语趣”中指导,恰当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
语言是一种工具,幼儿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形象化的指导语言,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能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突破课堂活动的重点、难点,提升课堂效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精心记录了一些教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时的形象化语言,并以抽样观察表的形式对这些简洁、生动,又富有美感的语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例如,“泡泡乐”美术活动中,幼儿运用吸管、卷卷纸吹泡泡,时间一长,他们的兴致寥寥。老师说置身于孩子们吹出的泡泡中,就像上了电视,在舞台上跳舞一样,马上调动了他们浓厚的活动兴趣,优化了课堂气氛。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幼儿一边吹泡泡,一边在浪漫的泡泡中翩翩起舞,甭提有多高兴了。
再如,在“小鱼的一家”剪贴活动中,孩子们清一色的都是小鱼,没有特色,与“家”的主题相去甚远。这名教师灵机一动的课堂指导,孩子们瞬时意识到作品的“角色”問题,有的忙着给小鱼系围裙,有的忙着给小鱼戴眼镜,活动作品随即充满了生气,课堂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五、在“评趣”中鼓励——运用有趣的评价方式助幼儿提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趣的教学活动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教学评价基础上展开的。的确,一堂成功的美术活动课,我们不仅要欣赏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思路,欣赏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无羁想象,还要欣赏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趣味化评价,这是构建趣味化美术活动课堂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课题小组具体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充满智慧的趣味化课堂评价,推动了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也促进了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效达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在开展“灯笼高高挂”活动之前,教师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些精彩的灯笼样品,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视觉享受。不曾想,在课堂评价环节,孩子们都纷纷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不满,因为与多媒体中显示的样品有些差距,本来兴趣盎然的孩子瞬时有些懊恼、失望。为此,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显然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并对他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希望,让孩子们重新焕发出活动的信心。
再如,“蝴蝶飞飞”课堂活动中的评价充满诗情画意,十分契合课堂中的趣味绘画内容,青青的小草、绚烂的花朵,还有生机盎然的春天,幼儿教师的趣味评价美轮美奂、灿烂多姿,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升华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大有裨益。
作为美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评价的应用程度最高,在拓展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可喜的是,在调研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多数都趣味盎然,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升华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肯定与赞扬,如何以趣味化课堂评价来挖掘他们美术活动的兴趣与潜力,我们需要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综上所述,构建趣味化的美术课堂给幼儿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动力更足了,更有创造性了,动手操作不仅娴熟,还带有一定的个性思考、逻辑条理,活动中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显得更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