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之城

2017-06-26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汽笛声半城吊脚楼

唐余方

戴前锋今年61岁,生命中有一半时间都在拍摄重庆城。20多年来,他总是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穿梭在重庆的旮旮旯旯,只为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

记忆中的重庆城,就这样被他锁在了镜头里。

常有人问戴前锋:“为什么要坚持拍这么多年?”

“也许想要记录重庆,花一年时间就够了。但我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表达这座城市。重庆是一座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城市,我拍这么多年,是为了拍出它的呼吸感。”戴前锋说。

这些年,戴前锋镜头里的重庆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让我们跟随他的镜头,去体味这座城市成长的“呼吸”——

●“我”与城市

我出生在杨家坪。当年,那里只能算郊外。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坐车到鹅岭公园玩,有时也去两路口,这算是进城了。

城市的剪影从车窗外掠过,江上的汽笛声、空气中飘忽不定的浓雾和炎热的夏日黄昏,构成了我抹不掉的城市记忆。

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长大后的我,决定把它的自然形态、人文景观和厚重历史记录下来。

1994年,我开始行动了。

●码头

我最先拍摄的,是重庆的码头。

上世纪90年代,码头还算热闹。我拍江上的船、拍码头上的人、拍岸边的一片片吊脚楼,一拍就是一天。

有时,我会静静伫立在岸边,看着江上船来船往,听着低沉的汽笛声渐渐远去。我感到,自己记忆里的一部分,好像也被带走了。

●梯坎

重庆是座山城,所以,我的拍摄是从下半城逐渐往上移的。

连接上半城和下半城的,是许多错落有致的梯坎,梯坎两边则是人家。

我常在上下半城间爬坡上坎。每爬一段,我都會回过头来看看身后的这座城市。越往上爬,视野就越开阔。

在重庆,若要去往高处,就必须得爬坡上坎。这,也衍生为重庆城市精神的一种品质。

●吊脚楼

吊脚楼这种建筑形态,是重庆地形的直观呈现。我拍过许多吊脚楼,不仅拍,还走进去和里面的居民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处境和吊脚楼的时代变迁。

当年,在大片大片的吊脚楼或棚户区里,还夹杂着一些修得很好的房子。最初看到这种现象,我以为重庆是一座矛盾的城市,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座极其包容的城市。

●老建筑

我镜头里收录了许多重庆的老建筑,南岸区的最多。这与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比如,在龙门浩那一带,就有许多老宅子,那都是旧时有钱人家的宅院,里面有许多故事可以挖掘。有一次,我在拍摄时遇到一位画家,他从我拍摄的照片里找到了他的出生地,我们就此成了朋友。

拍摄重庆城的这些年,我一直享受着,我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已经融为一体了。

(本版照片经时光里书店授权,摄影者为戴前锋)

猜你喜欢

汽笛声半城吊脚楼
街头诗人
汽笛交响曲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黄天其教授谈重庆下半城改造建设的“复兴梦”
柳秋白
戏霸
探析重庆吊脚楼对山地建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