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2017-06-26

重庆行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

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既是缓解经济下行对农民工群体冲击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民工摆脱就业困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重庆市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为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从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通過调研发现,目前重庆市各地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情况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受众范围较小,参训积极性不高

一是对培训对象审核严格,受众范围较小。当前,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主要限于进城务工人员,且年龄限制在18周岁至60周岁。现有规定导致了部分农民工不能参加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整体质量。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区财政,来自社会和企业方面的支持较少,大规模和持续性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难以经常举办。

二是培训对象认识偏差,参训积极性不高。调研发现,尽管大部分农民工有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意愿,但实际上参训的比例并不高。有的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提升培训耽误时间,繁重工作之余还不如干点零活更实惠;有的农民工把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当作苦差事,认为是政府要求他们培训,个别报名后就不再露面;有的农民工因为平日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故而在培训时说风凉话,做反面宣传;有的农民工认为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是培训机构需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关心培训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就业需要,而是首先关注误工补贴有多少。

(二)培训内容错位,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是培训内容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有的培训机构在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前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不知晓市场对岗位的需求和农民工对知识技能的需要。培训内容单一、雷同,多集中在缝纫工、电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专业上。由于这些工种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有限,使得开展此类培训对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作用有限。培训内容不合口味,参训者不感兴趣,缺课或逃课现象在一些区县比较严重。

二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枯燥乏味。由于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学员人数较多,有的施教机构为了尽快完成培训任务或是节约培训成本,习惯安排无差异培训的大课。有的培训教师生搬硬套,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缺少互动环节,课堂气氛不活跃。有的培训教师对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不甚了解,二者不能很好互动,技能提升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效果差。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目的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便上岗后能够“现炒热卖”。而调研发现,一些培训教师在这个方面把握不好,理论上讲的多,实岗锻炼安排少,操作性不强,实用性不大,难以让受训的农民工产生实用性的效果。培训结束后,农民工没有收感获,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明显帮助,大大削减了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兴趣。

(三)部门统筹不足,培训监管难度大

一是管理部门间统筹不足。市区两级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部门主要有农委、人社、残联、扶贫、工会、卫计委等部门,各部门的培训任务、资金都是由上级部门对口下达,对培训的管理、资金的报账拨付方式不尽相同,自成体系。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对各部门间的各类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整合起来难度较大。

二是对培训的监管不到位。调研发现,个别区县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监管主要是“三看一收”。“三看”指的是开班、中途、结业这三个时段去培训现场检查,“一收”指的是培训结束后,验收装订成册的培训材料,检验合格后放入档案。这样的监管方式缺乏时效性,存在缺位现象。

二、改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建议

搞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做好全流程管理是农民工从业技能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扩大培训受众面,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持续加大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投入,努力扩大受众面。合理调配现有各项培训经费的比重,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构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投入长效机制。建议设立重庆市“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基金”,大力提倡社会各界捐资支教,通过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募捐,共同解决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经费问题。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多功能培训基地,避免培训主体多而滥、小而全,培训质量低、就业能力弱等现象。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认识。利用农民工喜欢看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等传播手段进行多维宣传。宣传内容具体应包括:目前用工企业对各种技能工种、职位的需求情况,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农民工的大致工资价位等。利用社交媒体网络,持续开展“互联网+”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宣传。基层政府和部门可利用乡镇赶集日去发放传单和宣传资料,在村镇刷写宣传标语。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培训成效

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加强与农业院校、农科院所、区县农广校、区县职教中心、企业等深度合作,选拔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师资库中去。搭建全市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师资管理平台,从市和区两个层级整合师资资源,实现全市培训资源共享,解决当前各区县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开发针对性强的教材。重庆市农民工群体数量庞大、构成复杂,其所从事的行业、工种、岗位、诉求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可以根据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类别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整合全市相关师资资源,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实用性教材。

实行合理的教学激励。加大对培训教师奖惩力度。区县政府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进行监督考核,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对上课质量高、深受学员欢迎的培训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违反政治纪律,上课评价差、社会影响不好的教师可进行诫勉谈话、公开批评、经济惩罚,严重者予以解聘。

(三)加强联系实践,切实提升农民工的操作能力

清理全市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情况相关资料,建档立案。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更新一次,并上传至网络系统,使每个培训机构能方便查阅,避免重复培训。以就业为指挥棒,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在开展培训前,一要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调研,看最需要哪方面技能的人才;二要深入基层,征求农民工对技能提升培训的建议,摸清他们“想学什么”和“想怎么学”的问题。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要学什么就培训什么”。

不断探索农民工易于接受的技能提升培训方式。改变办学理念,以农民工学员为主体。采用农民工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灌输式”,多探索使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使广大农民工学员喜欢听、听得明白、记得住、用得上。

将提升学员操作能力作为技能提升培训的重点。调研发现,农民工对培训机构或学校并无特殊要求,更多地还是强调希望尽快显现出培训的效果。因此,在培训设置中,理论课与实践课要适当协调,占比合理,且更侧重后者,做到“按需施教”。要与企业等实习基地联合,通过实岗培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农民工学员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拓宽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部门统筹机制,不断加强培训过程监管

建立“1112”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体系。即“一个小组,一个会议,一个网络,两级考核”。一个小组,即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委、人社、残联、扶贫、工会、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一个会议,即市和区县政府部门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发现、协商、解决相关问题。一个网络,即以社区为单位,吸纳社区内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等参加的城镇社区农民工培训网络。两级考核,即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考核以及区县政府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机构的考核。

建立完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相关政策。转变多年来形成的“先就业,后培训”或“只就业,不培训”局面,逐步建立“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和“培训合格才能就业”的职业准入制度。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引导用人单位加强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对农民工在本区县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农村勞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

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监管。对招标培训机构严格把关。在进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招标时,要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将那些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设备过差的私立培训机构排除在外。培训指标的发放要根据培训机构的实力说话,加强廉洁教育,对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确保准入质量。加强对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和专兼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建设,提升培训服务水平。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经费严格审计,保证每一笔费用真正用到实处。(课题组成员:闫建、欧小蓉、李瑞、郑迦元、刘萨娜、邹宜芬。执笔人:闫建)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农民工技能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画唇技能轻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