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带”与宿迁发展路径耦合研究
2017-06-26胡洋
胡洋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一路一带”与宿迁发展现状,宿迁应该深入融入“一路一带”经济发展;其次总结苏北地区发展模式有“雁型模式”、均衡发展模式、“新四化”发展模式,与目前为止江苏省发展苏北经济的政策研究,对苏北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最后提出宿迁融入“一路一带”的建议,重新定位宿迁地理位置,提高基础设施耦合和“四海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
[关键词]“一路一带”;宿迁;路径耦合;外向型
引言
1、“一路一带”对苏北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交流通道是中外文明的历史交汇带。“一带一路”的提出既是中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需要,核心目的在于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一带一路”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既顺应了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诉求,又切实关照了中外历久传承的中欧、中非文明交往,具有历史延伸和现实发展的双重意蕴。
苏北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在历史上就与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独特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的许多国家及地区经济互补性很强,对于苏北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宿迁发展现状
宿迁,江苏省省辖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圈、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2014年,宿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0.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8%,比全省增速快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0:48.4:38.6。宿迁市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仍存在三次产业层次较低、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发展、主导产业同质化、区域协同机制缺乏: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苏北交通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交通体系尚不完善,东西方向道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北方向道路联通苏南发达地区严重滞后,与苏南地区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相比,差距更大;人才缺失,苏北地区在技术水平、人才拥有量等方面处于十分落后的地位,制约经济发展等问题。
一、苏北地区发展路径综述
1、“雁形模式”
“雁行形态”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e Akamat-su,1932)提出,并由小岛清(Kojin a Kiyoshi,2000年)等予以拓展,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追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梯次特点和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雁行理论,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凡是人口众多、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都是如此。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江苏区域的企业涉及第二产业的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覆盖了苏南、苏中、苏北的城乡地域。苏南模式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一些工序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仍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江苏区域经济要实现协调发展,首先应以张家港、常熟、昆山、江阴等苏南“四小龙”为雁首,以苏南镇江、苏中地区为雁翼,以苏北地区为雁尾,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工转移,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带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达到全面升级。其次,要处理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苏南地区资金和人才都比较集中,可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在资金、技术相对缺乏,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的苏中苏北地区,可侧重改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產业,发展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梯级推进,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第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雁行形态应为:苏南地区为雁首,苏中地区为雁翼,苏北地区作为雁尾。目前江苏省已完成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阶段,正进入技术信息服务类产业发展的快速阶段,因此,应把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此外,继续鼓励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项目,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提高外资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将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苏中地区进行转移:苏中作为雁翼,应抓住机遇,主动承接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同时加快本地区该产业的发展,从而能更好完成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阶段。第四,在信息服务业方面,既要充分发挥苏南地区拥有人才和环境的优势,也要进一步增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同时,苏中与苏北地区应加强技术信息的共享性协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协作:推进区域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本文认为,借鉴“雁行形态理论”,江苏省应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分工结构。苏南地区重点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产业;苏中地区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苏北地区则应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使各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均衡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后(1979-1990年),江苏实行向苏南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在对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实践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和“沿海地区发展与内地发展两个大局”等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确立了以“重点发展”、“优先发展”和“带动发展”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江苏实行了“积极发展苏南”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由南到北、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上个世纪90年代后,江苏实行向苏北倾斜的均衡发展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显著,地区差距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四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实践经验,确立了区域“统筹规划”和“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江苏在发挥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带动中部和北部的发展,使生产力及区域经济布局逐步由南向北作梯度转移的同时,为了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苏中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开发,使这些地区都能各展所长,并通过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换,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地区经济结构,江苏提出了“海上苏东”“区域共同发展”、“沿江开发”、“加快建设东陇海产业带”、“四沿”等均衡发展战略。
3、“新四化”发展模式
以“新四化”同步发展塑造新工业化:苏北地区农业基础雄厚、城镇化快速发展、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在同步推进“新四化”方面所具有的综合优势不逊于国内其他地区,完全可以在打造“新四化”先行区的基础上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推进苏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面对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蓬勃兴起,苏北地区既要正视本地信息化欠发达的现实,也要克服那种认为信息化“高不可攀”的消极心理,树立起“补课”的自觉、“追赶”的信心和敢于“后发先至”的勇气。放大城镇化平台功能,推进苏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针对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苏北地区要重点提升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匹配度,着力解决城镇化与工业化脱节问题。强化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推动苏北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粮食主产区,产业基础好,完全有条件通过促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向农业要效益,使“土地产黄金”。
二、宿迂外向型发展模式探析与建议
1、宿迁地理位置上的重新定位
宿迁居于苏北五市中心与徐州、连云港、淮安的距离基本相等,盐城相邻,,可以说地理位置优越,徐宿淮铁路建成以后,苏北五市就连城一片。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应利用连云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向西南沿海濒海地区、向西沿东陇海线进行纵深拓展,节点城市向节点区域融合,落脚点应放在沿海地区和沿东陇海线这一区域。
江苏沿陇海线产业带是江苏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其战略目标是新兴产业的密集带,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发挥沿东陇海线港口、铁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广泛吸纳苏南与苏中以及省外资本向东陇海线转移,加快形成东陇海线新兴产业密集带、东陇海城镇一体化发展轴、“一路一带”战略中心物流网和绿色生态经济走廊“带、轴、网、廊”空间格局。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南北纵横,北至连云港,南至南通;江苏“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纵横,东至南通,西至南京;江苏沿东陇海线区域经济属于苏北东西纵横,东至连云港,西至徐州。江苏“一路一带”战略同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江苏“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苏沿东陇海线区域经济以及江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形成了“[”型面,贯穿了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通过“「”型面上方的一横带动“L”型发展。江苏“一带一路”战略应同江苏既有战略相融合,形成战略合力。江苏“一路一带”战略应同江苏既有战略进行串联,形成战略联动机制,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将江苏“一路一带”战略融合由连云港节点城市向沿海地区、沿陇海线区域融合,其目的是通过与既有战略融合,将所有战略落脚点、着力点放在苏中、苏北等欠发达区域,形成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江苏加快推进连云港与大丰港联动推进进程,以及南通国际陆港整合,形成江海联运、海路联运新格局,发挥江苏“一路一带”战略通道港口经济作用。江苏“一路一带”战略联合的核心是通商,将江苏既有战略与“一路一带”战略联动,合理引导省内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并轨,域内外资本向“L”型集中,而江苏“一路一带”战略区域在制度、技术、人才和产业园区等4方面形成对接,全面协调和提升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发展水平。
2、提高基础设施的耦合
(1)积极融入苏北铁路网。其一,要进一步加强苏北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网络、供水供电设施系统,增强其对外资与内资的吸引力。其二,要加快实施苏北城际铁路建设,扩大空港容量,提升网络化、立体式交通体系的水平,形成现代立体式交通网络。其三,积极实施苏北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城市化战略,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外向度的同时,同步推进徐州、淮安和宿迁三市的开放型经济建设,把国际资本对苏北的支持内化为实现新四化的动力。其四,深入推进“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增强苏北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通过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新的支柱产业,形成苏北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2)深入融入经济带。第一,苏北应积极推进陆海统筹战略,形成“以海带陆,以陆带海、海陆融合、统筹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海陆统筹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生互动。第二,苏北地区应当实施“两海”战略,即融入沿海,借港出海,打造出海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与沿海各市实施互动,实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体化发展。第三,从全国乃至世界层面看,苏北地区应当抱团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势打造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重视港口节点现代化建设,形成苏北振兴国际化发展的新态势。应将连云港放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中谋划和考量,在更高层次平台上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争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军。第四,东陇海经济带是江苏传统的经济带,但一直处于经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要加强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建设,使之形成与沪宁经济带南北对应之势,将对苏北振兴及江苏省经济发展整体提升意义重大。
3、“四海”战略
2015年,宿迁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四海战略”,通过强化“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和“联江通海”意识,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潮。新形势下,宿迁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真正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建立在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轨道上。就要跳出宿迁看宿迁,通过大力实施“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联江通海”的“四海战略”,走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发展之路。宿迁要落实四海战略,首先头一个的话,要进一步营造我们好的一个环境,发展的环境,这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引导和保证,第二个,就是优化创新的這样的一个动力。要大力引进人才。第三就是进一步地转变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就是我们的开放意识,和我们的整体思维意识,第四个就是市里面应该更多地投入一些,比如说公共创新平台,金融的保险支撑的平台,市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