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电话为孩子疗伤

2017-06-26曹劼

世界博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求助者慈善机构热线

曹劼

导语:平均每天有11名英国儿童因为孤独问题拨打儿童心理热线求助。引起工作人员注意的是,孤独问题呈现低龄化现象,有的求助者年龄只有6岁。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记住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对于英国人来说,08001111就是很多人心中牢牢记住的一个电话号码。这是一个用街头电话亭的电话机,或是个人手机可以随时拨打的免费号码。接听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服人员,而是慰藉心灵的慈善组织工作人员。这条线路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儿童热线。儿童热线就是要为孩子们服务,虽然电话中交流充满童真语气,但内容却往往令人听得心惊肉跳。

1986年,英国人埃丝特·兰泽恩,志愿成立了儿童热线(Childline),和一小群志愿者们一起,接听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埃丝特·兰泽恩回忆说,她和大家当时都没有想到,热线开通当天,就有超过5万个电话打进来,尋求帮助。这才让英国公众意识到,自己未必真地了解身边的孩子,自己对孩子们的关心,或许太少了。

英国儿童热线至今已经成立超过30年,已经成为英国慈善机构,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一项重要服务,是当地儿童对外界主动交流,获得帮助的关键渠道。在最近,英国慈善机构还首次通过电话热线的调查分析结果,对外界统计出最新的儿童孤独感问题,受到当地社会的重视。在4月份,英国《每日邮报》引述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作出的统计说,去年有4063起儿童求助热线涉及孤独问题,平均每天有11名英国儿童因为孤独问题拨打儿童心理热线求助。引起工作人员注意的是,孤独问题呈现低龄化现象,有的求助者年龄只有6岁。这一现象引起了该组织的关注,并呼吁家长注意网络及社交媒体给儿童成长带来的压力,警惕由于忙碌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由于害怕父母酗酒或吸毒,每周有100名儿童拨打这条24小时免费热线求助,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才五岁。报道说,这部分拨打热线电话的儿童比那些因其它原因拨打热线电话的儿童在身体上可能受到伤害的机率要高两倍。

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一些家庭由于父母过于忙碌而不能与孩子一起吃饭,过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谈谈一天的生活、分享各自忧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少,造成了儿童内心的各种疾病。

一些儿童也在求助热线中说,他们感到自己不受欢迎,外貌难看,能力不足,像透明人一样不被重视。这其中73%为女孩。他们谈到社交媒体上朋友以及网络名人展现的“完美”形象给他们心理带来的压力。另外,与同学的关系、考试压力、搬家或家庭变动也是造成儿童感到孤单的原因。而当他们感到压力时,不能顺畅地同父母进行沟通,更加重了其心理的失落及孤独感。

青少年打来咨询电话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自杀是唯一一个近年来接到的咨询中有显著增多的话题。在 2013 到2014 年内共收到 3.4 万个 19 岁以下青少年拨打的热线,讲述他们有自杀的想法。

去年是“儿童热线”成立 30 周年,为此慈善机构还邀请英国数字营销公司 重新设计了其官方网站,希望能够开发更多新功能、新途径,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目前,“儿童热线”拥有 75 万注册用户,其中超过一半用户是通过其网站建立联系。新增的自助操作与点对点功能给用户带来了不小便利。不管儿童是需要一对一的精确沟通,还是多个用户间的畅谈,新版聊天功能都能轻松实现,拨通热线咨询电话不再是唯一的倾诉途径。

从最初的座机电话到如今的网络对话聊天,儿童热线的沟通方式虽然变了,但目的却始终如一。但令很多英国人感到不安的是,似乎这条热线里传出的话题,问题越来越多。究竟是因为信息时代,资讯传播速度太快,还是忙碌的为人父母者,即便是知道孩子们正遭遇着严重的心理压力,但也无暇分身来解决呢?或许这都是原因所在,但这一定不是真实存在的所有原因。

猜你喜欢

求助者慈善机构热线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拒绝的正确方式
英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机构内部控制的启示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