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2017-06-26魏洋丁以寿
魏洋, 丁以寿
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魏洋, 丁以寿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安徽省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茶叶出口贸易的省份之一。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复杂多变,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强,贸易壁垒、保护主义等依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重点对安徽省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创新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集中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化水平增长缓慢,并相应提出对策建议。
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竞争力
安徽省是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重要省份,其中尤以绿茶为主,在2016年,安徽茶叶出口总额24279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6.89%,安徽茶叶生产及出口又以绿茶为主,其中面向非洲国家出口的绿茶占一半以上。摩洛哥坐落于非洲西北部,是中国绿茶的第一大出口目标国,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大绿茶的进口国。摩洛哥自古以来素有北非花园上午美誉,和欧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不喜饮酒,但饮茶之风昌盛;在公元17世纪,茶叶由中国经过了丝绸之路穿越过阿拉伯地域[1]。
近年来,据统计我国约四分之一的绿茶出口到了摩洛哥。其中摩洛哥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基本占该国茶叶进口总量的95%以上。同时其进口茶的95%以上是绿茶,但是作为绿茶生产大省的安徽省,在摩洛哥的市场份额却不高。据统计,2016年安徽省茶叶出口到摩洛哥的贸易额仅仅占据我国茶叶出口到摩洛哥总额的5%左右,而绝大部分份额被浙江省占据[2]。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摩洛哥进口的茶叶大多以北京、上海为主,但由于浙江省茶叶出口增长趋势迅猛,浙江茶叶出口到摩洛哥份额逐步增加;到2000年,其出口份额提升至60%;到2005年,进一步有所突破达到96.6%;直至这几年浙江的出口份额也基本维持在90%。在浙江省稳定占据出口摩洛哥茶叶量最高的基础上,安徽茶叶厚积薄发,从控制茶叶原料、精进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的外形及内质、扩大茶叶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基础改进、推广,逐年扩大安徽省茶叶对摩洛哥的市场份额,也慢慢形成了安徽省茶叶在摩洛哥自由有的品牌与特色[1]。
为了稳步提升我国及我省茶叶对摩洛哥的出口市场,对摩洛哥茶叶市场进行大量精确的调研与系统分析,维护优化、并扩大我省乃至全国茶叶出口及保障广大茶农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及深远的意义。
1 安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唯一一个出口茶叶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独占了200多年。18世纪后期,茶叶已成为英国人的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后来慢慢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英式下午茶。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在南亚进行大面积的开辟茶园种植繁殖茶树,试制成功后并进行生产及出口适合西方人口味的红茶,这才逐渐取代了我国在世界上对茶叶出口的统治市场。1889年,中国对英国的茶叶出口第一次被印度所取代。
1998年,国家对茶叶出口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获得茶叶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及已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自行达成交易。1999年,国家外经贸部进一步放宽了茶叶出口权限,取消了对红茶、特种茶(乌龙茶除外)出口经营资格的审批,茶叶出口持续实行配额许可证的管理;政府鼓励支持绿茶、乌龙茶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主要对开拓新市场、新型产品、附属产品以及创立我国自有品牌的茶叶出口企业、在配额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决定取消茶叶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至此茶叶出口全面放开[1]。
安徽省茶叶出口统制始于1936年。安徽与江西这两省政府,联合成立了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1936.3~1939.1),进行有序办理“祁红”的运输与销售。在建国初期,安徽省出口的茶叶主要销往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对欧美茶叶出口量极少,中苏两国根据友好互助条约,每年签订贸易协定,其中茶叶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由中国茶业公司与购方专业公司一年一度签订贸易协定。到八十年代初,由于茶叶产量年年大幅度增加,内销、外销又因茶叶质次价高,渠道单一上不去,长期以来沿用的“促产、统管、限销”的办法,使产销失去平衡,出现全国性的生产大于销售,商业库存量和社会库存量大幅度上升。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决定彻底放开茶叶市场,外贸部门根据国际茶叶市场需要和国家对外贸易的任务,由供需双方签订年度购销合同或者长期协议,茶叶进行代理制出口,以后茶叶得以灵活经营。
2 摩洛哥茶叶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摩洛哥人日常饮用的绿茶主要为珠茶和眉茶,由于非洲蔬菜匮乏,多食肉食,缺乏维生素,饮茶有助于补充维生素,消食去腻,并且有很好的消暑作用;摩洛哥人大部分饮茶,越往南部饮茶之风越盛,这是他们的传统习惯,更是由于茶叶饮品相对于其他饮料价格较低廉便宜。目前,摩洛哥国内茶叶市场上安徽省的珠茶进口量大于眉茶。自1993年以来,摩洛哥茶叶趋于自由化贸易,大批中小型进口商迅速成立崛起,与此同时茶叶价格竞争日渐严重,市场陆续出现了几百个个茶叶品牌。目前,摩洛哥茶叶市场不断壮大,已拥有了数十家进口企业,且占据了摩洛哥约 85%的市场比例,从而控制了摩洛哥市场大部分的茶叶流通,近几年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较为稳定。
中国出口摩洛哥的茶叶常年占摩洛哥茶叶进口量的95%以上,近年来,摩洛哥绿茶进口量持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高达99%;2005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贸易情况见表1。
表1 2005-2016年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贸易情况
由表1可知,2010年,中国茶叶对摩洛哥市场的出口量第一次突破了6万t,2013年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贸易额第一次突破了2亿美元,并且出口茶叶的单价也在逐步提高,标明中国出口摩洛哥的茶叶品牌建设及茶叶品质逐年得到其认可,摩洛哥茶叶市场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
目前,摩洛哥茶叶消费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特征:
(1)中国茶叶在摩洛哥市场是主导地位
1995年,摩洛哥进口中国茶叶的份额大约为91%。进入21世纪后,市场份额扩大到近99%,且一直维持在95%以上。所以中国茶叶在摩洛哥茶叶进口市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影响力及品牌意识也在逐步得到提升。
(2)进口茶叶的品类逐渐多元化
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品种,以绿茶为主,花茶、红茶及半发酵茶类为辅,据中国海关统计,在2016年,我国对摩洛哥出口茶叶中,绿茶占98.8%左右,花茶占0.97%左右,红茶及半发酵茶类占0.23%左右。
(3)进口茶叶价格有提高趋势
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摩洛哥呈现上升动态,特别在2010年以后,由于茶叶加工成本提高,我国茶叶出口出现量价齐升的趋势,摩洛哥的茶叶进口商和消费者对此态势也逐渐接受。中国茶叶的价格变化相对于需求影响较小,原因是由于摩洛哥人特别喜爱对中国绿茶,并且产生依赖性;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总体来说偏低,低于我国茶叶出口的整体水平;如2014年,出口到摩洛哥均价仅3.58美元/kg,而我国茶叶出口均价却在4.22美元/kg;同时,也明显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其他茶叶生产国的出产价,因而在摩洛哥市场竞争力显著。
3 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情况分析
表2 近年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贸易量、金额及占比
表2反映了近年来安徽茶叶出口到摩洛哥的贸易量、金额以及在全国出口到摩洛哥茶叶总量和总金额的占比情况[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省在摩洛哥茶叶进口市场中的比重稳中有升,但增长趋势较缓,从2010年至2016年,安徽省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额增长近一倍,但在全国出口到摩洛哥总贸易额中,仅由4.16%上涨到5.68%,这说明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量及金额的涨幅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涨幅。同时市场份额较低,始终在4-6%徘徊,浙江省所占份额始终稳定在90%左右,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浙江省本身是我国最大的绿茶生产省份,也是最大的绿茶出口省份;另一个是有部分浙江企业出口的茶叶是从别省收购而来,集中至浙江后进行出口外贸。这说明,我省茶叶在摩洛哥茶叶进口市场中,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急需改善这一不利局面。
4 安徽茶叶在出口摩洛哥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4.1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对于摩洛哥市场,安徽茶叶出口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但通过对于出口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1)创新能力较低,茶叶生产技术有待提高、产品集中程度低
安徽省的茶园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每年增幅在3-7%左右,但由于茶叶种类较多,且不同地方的茶由于其地理特征及人文历史,出产茶叶各具特色,这样会导致出大家各方为营,茶叶及资源缺乏整合,所以,我们很多茶叶企业不能齐心协力、凝聚力量;同时也就将形成我们茶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不强。体现在少数企业通过压低茶叶价格来进行产品的销售,这样就会导致恶性的不良竞争,不利于整个茶叶行业的的进步与发展。
安徽茶叶虽然历史久远,但发展了几百年,其已出现了品种老化的现象,虽然也已引进了不少外地的优良品种,但是成熟期较慢,且市场的认可度仍然较低,所以安徽茶叶品种在经过创新、更新,会依然受到各方面因素及条件的制约,导致了安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限制。再加上省内各个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不尽相似,口味的相似度也不尽相同,就会出现产品冗杂的现象,很多产品或者是量少而名不扬,又或者是量多而不精。此外,安徽的茶叶行业还存在一个继续改善的问题,就是深加工不是很完善,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面对审视现实生产中出现的差距。
(2)品牌知名度不高
安徽茶叶自古以来远近闻名,在安徽省甚至是全国都是有名气的好茶。但在现如今的国际茶叶贸易中,由于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同时不断推出了新的茶叶品牌,安徽省的茶叶品牌知名度降低,进口商可能会听闻过这些品牌,但了解不多。因此,安徽的茶叶出口品牌在国外市场知名度较低。江南茶区是我国绿茶的主要生产区,安徽南部又是我省主要产绿茶的区域,但尚未形成品牌意识,茶叶品牌走不出安徽,更难以走出中国。很多茶农与茶企只顾短期利益,种植较为盲目,忽视品牌的重要价值,致使安徽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上丧失了品牌这一重要优势。另外,在每年茶叶大量出口之时,各种品类、各种品牌的茶叶为了在出口贸易中获得高额回报而采取不正当的竞争,通过以次充好、降低价格来获得巨大的出口量,致使品牌力量薄弱、品牌价值遭受损失。纵使有些品牌茶叶能够顺利出口,但其品牌效应的优势却被大大削弱。一个知名的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所能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经济利益,更是这个产品的未来,而安徽就缺少一个能够让世界都记住的茶叶品牌。
(3)产业化水平增长缓慢
一方面,茶产业的产业链杂乱。安徽茶园面积广袤且不断增加,数量庞大,但目前茶叶的种植生产还是较为传统,主要以农户为主,而且每个农户的种植面积不打,造成拥有茶园的农户很多,但缺少产业化生产这一局面。由于传统观念,农户们的相互合作性尚未建立,各地区各农户采茶的时间、制茶的方法不同,使得茶叶质量得不到统一的控制,就会影响茶叶质量。同时,整个茶叶行业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新技术推广难度也较大。
在这一方面,安徽省从出口源头掌握及把控在与浙江等省省相比处于劣势。其次,安徽省的茶叶出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范化程度不高,技术的落后、劳动力的浪费、茶叶运输中的损耗等这些由产业化水平低而造成的影响都极大地制约了茶叶出口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安徽省茶叶在从生产到出口这一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通道,这一点在与其他省出口竞争方面又处在劣势地位。
(4)摩洛哥茶叶进口门槛提高
2011年,摩洛哥政府扩大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查标准及力度,检测的内容有三唑磷、吡虫啉、氰戊菊酯、等系列项目物,慢慢的向欧盟对进口茶叶的农药检查标准靠近,为其后期制定茶叶农残标准提供依据[3]。摩洛哥将着手制定茶叶进口农残标准,并且其对农残指标、卫生指标要求越来越高,预计将对中国茶叶有更加严格的出口标准,并将对安徽茶叶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4.2扩大安徽茶叶在摩洛哥市场所占份额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茶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但在全国的占比却日渐下降,行业发展遭遇瓶颈与挑战,如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如何克服出口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壁垒,维护发展以摩洛哥为代表的重点国家的茶叶出口,是我们现在面临和需要攻克的难题,这也急需引起各级政府、企业和商协会的重视。在上文所提及的贸易数据与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安徽省茶叶生产及出口的实际情况,提供如下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为茶叶产业创新及顺利出口提供便利条件
一方面, 各级政府在对于茶叶科研方面应加大投入,安徽省茶叶出口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大部分出口茶叶是作为他国茶企业的原料。其根本原因就是茶叶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针对我国及安徽省茶叶行业的现状,首先应实行科技创新,推进安徽省茶叶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满足国际茶叶消费的新趋势,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但由于茶叶企业自身实力的制约,研发能力不足,要实现以上创新目标,就需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议政府加大对于茶叶的科研经费投入,同时对于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品种的茶叶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另一方面,借鉴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一些经验与问题,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在摩洛哥等消费国市场开展安徽茶叶品牌形象及弘扬策划茶文化系列的宣传活动。将徽茶文化通过与政府的交流合作输送到海外市场,激发当地人民对于徽茶文化的兴趣,进而对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的安徽茶叶有更深的认识,促使安徽的茶叶在摩洛哥得到长久健康发展。
(2)加强品牌建设,对于摩洛哥的茶叶消费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品牌推广
重视品牌效应,加强品牌建设,使安徽品牌能够走出国门,同时,在最近几年,由于摩洛哥政府进行了一些调整方案,摩洛哥的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比较于非洲其他国家较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同时得到提高,所以存在中端和小部分高端茶叶的需求空间,为扩大对摩茶叶出口贸易,我省可适当适量提高茶叶的等级,增加中高档茶叶产品,推广中高端茶叶品牌。特别是针对眉茶,要改进茶叶外形及香味,让我省绿茶形态美观、香高味爽的风格吸引摩洛哥人,在传统茶叶出口市场中,适应摩洛哥经济以及迎合消费发展的水平,扩大我省出口规模。
依据数据,安徽省出口至摩洛哥茶叶中97%以上是绿茶,对于其他茶类如花茶、红茶及半发酵茶类,虽然进口一直较少,但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其所慢慢提升的市场地位值得我们关注并引起重视,且世界信息化速度日益加快,茶叶消费群体也逐渐年轻化、时尚化,除绿茶外的其他茶类在摩洛哥也未尝没有市场[4]。我省祁门红茶驰名中外,我省企业可在做好绿茶出口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于红茶的推广。
(3)在种植、生产到加工、运输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推进产业化经营
在以市场正常贸易为导向的基础上,可采用“茶农+企业”或者“茶农+茶农协会(茶农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将弱小的、不集中的茶农聚集起来,开拓茶叶产业化的经营道路。虽然安徽总茶园面积数量庞大,但普遍存在种植规模小,茶农数量多,种植杂乱无章,缺乏集中化管理这一现象。将茶农集中起来,形成专业性合作社,避免再出现传统上茶农分布、生产上杂乱无序、各自为战的现象,茶叶质量从根本上得以保证。其次,可由政府或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资源,扩大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同事获取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使茶叶直销或者加工出口获得即使的信息保证,充分发挥茶叶出口企业在生产加工与销售方面的导向作用,实现“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系统化模式。
(4)建立对外贸易预警平台、加强对摩洛哥互动,应对茶叶农残壁垒
我省政府或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应设立对摩贸易预警平台,及时关注摩洛哥对茶叶的政策动向,及时向茶叶行业传递反馈最新相关的信息;加强双方政府的合作,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加深彼此对各自文化的理解,倡导互相学习、互相体验式茶问交流;同时,有关部门应指导茶农茶企对绿色环保农药的合理应用,提前应对将来摩洛哥更严格的农残标准。在2010年,浙江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茶叶外贸预警点,在职能范围内最大程度上为维护了茶叶行业的权益[5]。安徽省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点的设立可扭转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中的退让迁就局面,维护了茶叶行业和茶农茶企的正当利益,对稳定和扩大摩洛哥等出口市场,以及新型茶叶农残标准的制定,也可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1] 颜盈盈.中国茶叶出口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J] 林业经济2013(5):49-53.
[2] 许咏梅.中国茶叶在摩洛哥市场的价格及需求弹性分析[J],茶叶2006(4):212-214.
[3] 张丽艳.摩洛哥茶叶市场潜力分析[J]世界农业,2013(6):96-98.
[4] 浙茶外贸预警课题组.浙江茶叶出口摩洛哥现状分析和对策[J]中国茶叶,2013(12)8-11.
[5] 宋晓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硕论,2013.5.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7-4-11
魏洋(1992-),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茶叶经营管理与茶文化。
K250.6
A
1006-5768(2017)02-084-06